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抗战:和老李过草地后,我崛起了最新章节 > 047:亩产千斤的小麦!一个团兵力破万?(第一更,求数据)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抗战:和老李过草地后,我崛起了 047:亩产千斤的小麦!一个团兵力破万?(第一更,求数据)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1936年9月。

新中根据地的百姓们迎来了今年的秋收时节。

当百姓们看到自家田地里金黄的麦田后,脸上全都挂着兴奋的笑容。

尤其是看到那些沉甸甸的麦穗,百姓们都能看得出来,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而且,小麦能够长成这样,肯定和201团提供的新型麦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到这里,新中根据地的百姓们也都听到了曾经白秀珠说过的话。

白秀珠说过,这些新型麦种成熟后,可以达到亩产千斤的恐怖收成。

本来百姓们是不相信的,可是等他们看到那些沉甸甸的麦穗,他们又觉得这个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以至于,新中根据地的百姓们老早就开始期待起了小麦的成熟,就等着验证今年小麦的收成了。

等田地里的麦田彻底呈现金黄色后。

新中根据地的百姓们纷纷拎着镰刀走进了农田,开始了今年的小麦收割。

新中村南面农田。

刘大壮带着自己的媳妇儿翠花,背着筐、拿着镰刀,直奔自家麦田。

此时,刘大壮脸上的笑容那叫一个灿烂。

“翠花,今年咱们田里的麦子长得非常好,所有的麦穗都是沉甸甸的。”刘大壮激动的脸色微红道:“就算达不到亩产千斤,肯定也能稳住亩产七八百斤,咱们家要发财了。”

“刨除我们要上交的公粮,今年咱们家起码能剩下2000多斤麦子。”

“留下我们自己家一年的吃食,剩下的能卖不少钱呢!”

听到刘大壮的盘算,翠花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没想到,跟了你这么些年,今年可算是能过上好日子了。”

“这都是201团带给咱们的,所以我们的公粮也可以多交一点儿,毕竟201团的战士可是要保护我们的。”

“只有吃饱了,战士们才有力气打仗。”

“201团可不是那些国府的军队......他们倡导的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刘大壮摆摆手道:“除了我们该交的公粮数目,多一分201团都不会要,所以咱们也就别瞎琢磨了。”

“等201团真遇到麻烦的时候,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会帮忙......至于现在嘛,咱们先把咱们的日子过好。”

说话的功夫,刘大壮和翠花已经走到了自家麦田。

两人就这么一边聊天,一边割麦。

很快,一亩地的麦子被收割完毕,刘大壮找人一称,亩产千斤,高高的。

这可把刘大壮激动坏了。

“竟然真的能亩产千斤,红军万岁!”刘大状激动地大喊的。

...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整个新中根据地内。

众多百姓们一边割麦一边震惊,家家户户的麦田都能达到亩产千斤,只高不低。

今年对新中根据地的百姓而言乃是从来没有过的丰收年,大丰收。

这可把新中根据地的百姓们高兴坏了,恨不得抱着收割回来的麦子睡觉。

新中根据地的百姓们也都清楚,他们今年的丰收安全就是201团带来的,是苏明带来的。

所有在201团征收公粮的时候,新中根据地的百姓们那叫一个积极。

甚至有的百姓还嫌201团公粮收得少,就想多给。

事实是,201团征收公粮的份额确实非常低,每亩地只收10%,也就是千斤麦子只收100斤。

这可比晋绥军收的差太多了。

以至于根据地的百姓们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也让百姓们对201团更加拥护。

白秀珠在得知新中根据地今年麦田的产量后,也是震惊不已。

她没想到苏明提供的新型麦种竟然真的这么厉害。

......

就在新中根据地的百姓们大丰收的时候。

一直身处根据地之外的201团四个营依旧在全力扩张。

牛家村。

这里驻守着晋绥军的一支连队。

李云龙带领一营一连的战士趁着夜色摸到了牛家村。

如今的张大彪已经成了一连连长,深得李云龙信任。

“上!”李云龙一声令下。

张大彪直接带着一连的战士们冲了出去。

砰砰砰砰......

密集的枪声在夜色中响起,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牛家村便已经被张大彪带领一连的战士占领。

......

宋家村。

孔捷此时正在带着四营的战士们在村里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