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抗战:完成上级任务后,我无敌了 第三章 扩充军力(求一切数据!)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在根据地初步站稳脚跟,又幸运地获得系统奖励的一批武器装备后,林逸深知,这仅仅是过完草地的第一步。
为了能在即将全面爆发的抗战中,有力地抵御外敌,守护祖国山河与人民安宁,扩充队伍实力迫在眉睫。
林逸最先将目光投向招募新兵,他挑选出一批口才出众、对革命理念理解深刻的战士,组成宣传小队,深入周边各个村庄。
彼时,村庄里的百姓饱受战火与压迫之苦,对未来充满迷茫。
宣传小队挨家挨户走访,在村口、集市等人流密集处,激情澎湃地向民众讲述红军坚决抗日的主张,描绘革命胜利后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宣传队员小李站在高处,大声说道:“乡亲们,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咱们的家园正遭受劫难!红军是为咱老百姓打鬼子的队伍,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把侵略者赶出去!”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点燃了民众心中的热血。
一个身材魁梧壮实的小伙子,拨开人群,激动地喊道:“俺要参军,跟着红军打鬼子!”
负责招募的战士紧紧握住他的手,振奋回应:“好样的,兄弟!咱们一起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战!”
短短数日,许多像这样满怀热血的青年,纷纷踊跃报名,渴望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中。
林逸丝毫没有放松对现有战士的训练,他结合现代军事训练方法,根据战士们的身体素质、战斗经验,精心制定了一套严格且科学的训练计划。
每天,天还未亮,战士们整齐的口号声与坚实的脚步声,便在山谷间回荡。
“一二一,一二一!”
在队列训练中,战士们身姿挺拔,步伐一致,哪怕烈日高悬,汗水湿透衣衫,也无人有丝毫懈怠。
体能训练场上,战士们挥汗如雨,负重长跑、俯卧撑、仰卧起坐,各项训练都全力以赴。
林逸还专门设置了障碍赛道,模拟实战中的艰难地形,战士们在其中穿梭攀爬,锻炼了敏捷性与协调性。
战术训练时,战士们认真专注,从基本的持枪姿势、瞄准射击,到复杂的小组配合、包抄迂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指令都反复练习。
林逸尤为重视实战演练,模拟各种战斗场景,如遭遇战、伏击战、攻坚战等。
在一次模拟遭遇战中,“敌人”突然出现,战士们迅速按照训练时的战术动作,寻找掩体、展开反击,战斗结束后,林逸细致地复盘,指出问题,让战士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林逸深知,强大的军事力量离不开坚实的后勤保障。
于是,他组织成立了生产小组,带领大家开垦更多的农田。根据地的土地上,战士们与百姓齐心协力,挥舞锄头,翻耕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
经过辛勤劳作,原本荒芜的土地逐渐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各类农作物茁壮成长。
同时,林逸还开办了小型工厂,找来村里略懂手艺的工匠,尝试制造简单的武器和军需用品,如手榴弹、子弹、布鞋、棉被等。
虽然条件简陋,设备有限,但大家齐心协力,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满足了根据地内部的需求,还逐渐有了一定的储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地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
新入伍的战士们,在老兵的传帮带与严格训练下,逐渐适应了军队生活,军事素质稳步提高。
他们从最初的青涩懵懂,成长为能熟练掌握武器、灵活运用战术的合格战士。
然而,林逸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想在残酷的战场上取得更大胜利,先进的战术和战略指导必不可少。
于是,只要稍有闲暇,他就组织战士们进行军事理论学习。
在一间宽敞的土坯房里,战士们围坐在一起,林逸在黑板上绘制着各种战术示意图,分析国内外经典的战争案例。
从古代的赤壁之战,到近代的日俄战争,他深入剖析每场战役的战略布局、战术运用、胜负关键。
一天,林逸正在给战士们讲解如何在山地作战中利用地形优势设伏,一名侦察兵神色匆匆,满头大汗地跑来。
“团长,有紧急情况!据可靠情报,附近有一股日军正在进行扫荡,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目标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根据地!”
林逸眼神瞬间一凛,神色变得凝重而坚定,他立刻站起身,大声下令:“全体集合,准备战斗!”
尖锐的集合哨声迅速响起,战士们从四面八方迅速集结,眼神中透露出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决心。
一场保卫根据地的战斗,即将打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