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刚冒头,暖洋洋的光洒进密林。
王大毛抱着那挺歪把子机枪,一瘸一拐地走着,嘴里嘟囔:“一、二、三……他娘的,少了三个罐头!”
肖海抱着他的三八大盖,靠在村口那棵老榕树下,树根盘根错节,像老农暴起的青筋。他抹了一把脸,全是泥,还有干涸的血。
“昨晚上,真他娘的邪门。”肖海自言自语,声音沙哑。
李明国也靠了过来,掏出旱烟点上,吧嗒一口:“咋了,海子,被鬼子吓着了?”
“吓着?老子是震惊!”肖海瞪大了眼睛,“以前碰上的鬼子,那都是啥玩意儿?昨晚上的,真他娘的跟磕了药似的,嗷嗷叫着往前冲,枪法也准了不少。”
李明国吐出一口烟圈,眯着眼:“昨晚上摸上来多少鬼子?”
“六十来个吧,黑灯瞎火的,也数不清。”
李明国倒吸一口凉气:“六十个?咱们才多少人?你没受伤吧?”
肖海拍了拍胸脯:“老子硬得很!就是……这鬼子,不对劲。”
“咋个不对劲?”
“火力猛!以前碰上那些鬼子,那三八大盖,打一枪还得拉一下栓。昨晚上,冲锋枪,哒哒哒的,跟不要钱似的。还有,那地瓜雷,以前扔出去,半天不响,昨晚上,一扔一个准。”肖海吐了口唾沫,“他娘的,真邪门。”
李明国猛吸了几口旱烟,脸色也凝重起来:“虎口那一仗,你还记得吧?咱们一个排,硬是让鬼子一个中队给包了饺子。那会儿,咱们的枪,打三枪臭一枪,鬼子的机枪,那叫一个流畅……死了多少兄弟,你忘了吗?”
肖海没说话,只是攥紧了手里的三八大盖,指节都泛白了。
林建军从村口的土墙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封面都磨破了。
“清点完了?”他问。
王大毛放下枪,摘下帽子,擦了擦汗:“报告,林哥,少了三个罐头,两双袜子,还有……还有李山福和李贵,肖生华,没了。”
林建军走到榕树下,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打开笔记本,借着晨光,一笔一划地写着什么。
王大毛站在一旁,声音低沉:“李山福,李家村的,今年刚满十八,还没娶婆娘呢。”
林建军手一顿,继续写。
“李贵,也是李家村的,家里还有个老娘,等着他养老送终呢。”王大毛的声音更低了,带着哭腔。
林建军笔尖没停,继续写。
“肖生华,四川黄龙乡的,跟着咱们出来快两年了,家里还有个婆娘,说是等打完了鬼子,就回去生娃呢……”王大毛说不下去了,哽咽着。
林建军合上笔记本,抬头看着远方:“这些名字,是历史,也是现在。是咱们用命换来的,也是他们用命写下的。”
他顿了顿,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当兵的,命不值钱。但咱们的命,要换来更多人的平安,要让后来的弟兄,少死几个!建堂,把他们埋了吧,立个碑,让后人记住他们。”
王大毛抹了把眼泪,扛起歪把子机枪,朝着村后走去。
“三十六把冲锋枪,一千多发子弹,还有一百个弹匣?”林建军坐在榕树下的石头上,掸了掸屁股上的灰,抬头看着王大毛。
王大毛咧嘴一笑:“还有六十颗手雷,六门投弹筒,炮弹三十发!”
“啧,这小鬼子,装备还挺精良。”林建军接过王大毛递来的烟,点上,深吸一口。“你小子,见过鬼子用冲锋枪了?”
“那可不!杨村那场仗,我亲眼看见的。哒哒哒,那家伙,射速,威力,杠杠的!”王大毛比划着手势,“我听人说,是德制的MP38,近战神器!”
林建军吐出一口烟圈,眯着眼睛:“MP38啊,好东西。射速快是真,但弹匣容量小,持续火力不行。要是碰上老兵,几个点射就能给你撂倒。”
“那是!连长您是啥人?那是神枪手!”王大毛赶紧拍马屁,“不过,那小鬼子的投弹筒,是真的邪门!砰的一声,炸得人找不着北!”
林建军点点头:“投弹筒这玩意儿,的确不好对付。射程远,还隐蔽。”
王大毛压低声音:“连长,我跟你说,我发现个事儿。”
“啥事儿?神神秘秘的。”
“这李家村,不简单!我瞅着,村里头有那么一帮人,身手不赖!绝对是见过血的!”
林建军挑了挑眉:“哦?怎么说?”
“走路的姿势,眼神,还有那股子狠劲儿!一般老百姓,可没有!”王大毛煞有介事地说,“我亲眼看见,他们几个,扛着锄头,那姿势,跟端着枪没啥区别!而且,队列整齐,绝对练过!”
林建军弹了弹烟灰:“别声张。咱们是来打鬼子的,不是来惹麻烦的。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