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梁寒郡的后备箱 无聊(2025.2.7)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变成伞兵了么?天天学系扣子。
幽默一点嘛!别禁不住调侃。
不需要害怕失败。
思维敏捷要靠天赋,或者就靠大量的锻炼,再不行,那就靠养神。
从所谓的知道的太多的状态脱离,再次变成无知的状态。然后因为无畏而自信一些。
扛不住,可能是我的心眼太小了。或者是我没有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得规律。
自卑不光摧毁自己,也摧毁身边的人。所以无论如何,不要在自己身上培养任何自卑,同时也要避免引起别人的自卑。
我们的生活里没有那些剧情,不必搁在心上不放下。
又想起许多古代文人喜欢提这个“赤子之心”。我也想,先把自己彻底地放空一下,看看自己后面到底需要什么。就好像转了一圈回到原点,发现自己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还是接近无事发生。
自律,我需要自律。但是比自律更重要的,是不能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可根本不行。眼到不算到,手也要跟上,否则就进不了心。
积累的强度又逐渐消失。我怎么办呢?我只能再去积累,别无他法。
之前是喜欢拿双脚丈量世界之大,可是最后明白了,脚是不够用的,就像大海不能斗量。好像不是一个意思呀!哈哈,不管了。
先问问它有没有实用性。不能成功的人,最后都成为了偏执狂,那是因为人偏执,还是被人认为偏执呢?天才和疯子隔着一道墙,这道墙是他自己砌上的,还是别人砌上的,还是兼而有之?
正常的很容易得到,不正常的不容易得到。可是从是否被接受这一点,是否又相反。
雪与灰尘融合,变成灰色。白色是这样的。
很想把事情一口气做完,然后不去想。那不如直接不做了。没有后续手段,那就不想开始。总想着等菜齐了才下锅。唔,实际上啊,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呢!
清净一天吧。明天开始干活。
书籍是夹叙夹议的,不可能直接把结论抛出来,而实际上,只有事件,只有事实,结论什么的无从谈起。没有一言以蔽之,也没有可终身行之者乎。
我不想给自己留什么后路,于是自己走出来。我觉着这样很棒。人永远不能只怎么样,就像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一直吃一辈子。
我左思右想,不可能不失落,但是我不应该后悔,因为我做的是对的。但是是很在意,毕竟喜欢那么久了。可是这就如同喜欢花朵一样,你能做的不就是远远地看一看,然后把馨香和艳丽留在心里就可以了么?你还想如何呢?
所以啊!这是好的结局。
水果吃多了也长胖。记住这一点吧。
都说不和别人比,但是快乐也只有从与别人比较中诞生了,不过不幸也是。即便和自己比也会不快乐,你说实际上能有谁一天胜过一天呢?这种愿望明显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如果能尊重所有的差异,不去比较,我们所有人都会幸福很多。不过很可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并不是开玩笑的,比较就是战斗,我们不战斗就活不下去。这件事必须接受,就像人生这场游戏,你想玩不想玩,都得好好玩下去。
我至察么?并不。我不聪明。同样的技能放在不同人的身上效果就不一样,干活的人应该多一些迟钝,少一些脑筋,不干活的则相反。
无论什么事情,陷入瓶颈期都是很难受的。但是要继续坚持下去。因为不凡才值得炫耀嘛!唉,还有一件事,审美审多了,人就自然眼高手低自以为是起来,所以凡事亲力亲为,感受一下事情的强度再来说三道四。
橡树落下了成百上千的种子,而这些种子里,能有几个最后成长为参天大树呢?在这个过程中,种子们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死去。花的旅行,是从种子开始的。
精细地少做事,和粗糙地多做事,其实到最后的收益都差不多。但刨除收益不看去看减益,会发觉粗枝大叶随随便便会让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啊!好像所有事都是这个道理。
读书是有意义的事,但是它并不能在所有的方面有意义,也并不是只有读书有意义。所以只读书是不行的。
脑袋已经数据化了,或者说已经数字化了。买了个水壶,唉,脑袋里就在想,“水壶 1”。为什么就不能恢复模拟的思想呢?“桌子上的某个位置增加了一个水壶。”数字化方便传输,方便储存,但是生活,还是模拟一点。
难道因为资源不够,就不生活了么?为了生活杀死对手有什么不可以呢?
那天谈论蚊子灭绝的问题。我觉着问题很大,有些人就觉着蚊子没用。讨论到最后也没有结论,反正只要观点不一致就会有些不愉快,要是固执己见就更有火了。就算是我知道得多,我也没法证明自己知道的是对的呀!
所以知识永远不是目的,目的是积极思维,然后自知之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