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南洋诡闻实录 第0007章-舞厅惊魂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黑衣女子走后,白川总算查到阮伯中降头的一丁点线索,趁着船队找到这里打听情况,也就把阮伯的近况,一五一十给全队伙计大致介绍了一遍,这样也是不想让船队伙计太担心,同时,也免了其他人一切无端猜测。
白川趁着这个机会,顺势把几个熟悉九龙城歌舞厅的伙计留下,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呢,白川不懂的东西,未必这些船队伙计也不懂,他们都是混迹舞厅的浪子,对这种地方算得上熟门熟路,三言两语,就已经把金皇宫的门道说清楚。
一直以来,香港市民都把九龙城寨看作是港府领土,如果真的要追根究底细细溯源,却反倒不是那么回事,甚至是和外界共识南辕北辙——这里啊,准确来说,应该是前清的飞地,就连九龙寨楼里生活的市民,都不能算是香港市民,而应该称呼为晚清遗民。
清朝灭亡以后,很多八旗清军为了避免被清算也投降了九龙城寨,让这里的清人势力进一步增大,哪怕是民国建立多年,他们也不服民国管辖,成为前清事实上的“遗地遗民”。
这段历史纠葛暂且不说,九龙城寨既然认为是前清飞地,那么社会治理,照搬的肯定不是民国和港府法律,而是前清的《大清律》,就连民间遵循的,也是从前清留下来的老规矩。
平民聚居的地方,三教九流各自讨生活,在这里做人做事也是要讲章程的,不是野蛮生长胡搅蛮缠,哪怕就是谈不拢动刀火拼,也得讲个师出有名,
比如,九龙城寨附近的地下钱庄子,朝外放贷钱大不过九出十三归,意思是无论给出去多少钱,连本带利不得超过这个数,这是从晚清时代延续下来的老规矩,多收息金被人寻仇,砍死勿论。
再比如,做风月生意的女人,也要遵守一楼一凤的规矩,明知道地盘上有主了,还要抢楼凤的位置,打死勿论……像这样的规矩,覆盖了三教九流行行当当,成为平民阶层混世景讨生活的金科玉律。
不守规矩的人,相当于破坏了这里的人情风俗,成了眼中钉,多的是人找由头收拾你。
歌舞厅生意,跟旧社会的脂粉生意没什么区别,挂羊头卖狗肉之下,就更有牟利的空间,历来是九龙城寨一带的肥肉。
既然是肥肉肯定就有人想吃,至于能吃多少,就看各方势力的本事,可以说九龙城寨附近存活的歌舞厅,背后的老板绝对不会是无权无势的人。
金皇宫,算是九龙城寨一带规模比较大的歌舞厅,坐落在城寨东南角,独占一栋四层的街角骑楼,出了街角就是城寨外的十字马路大道。
晚清时代,这里曾经是某个堡楼驻守官员的官邸,港岛被殖民以后,驻守这里的清朝官员大多被殖民地驱逐,这套老楼也就空了下来,到了七十年代就已经成了危房老楼,再之后就是被某些东南亚商人买了下来,在原址盖成了一座地上四层,地下两层的南洋风小楼,临近街角的窗户墙体全部装上霓虹灯和水晶灯牌,打起金皇宫的牌子做歌舞厅。
九龙城寨的人,也都知道金皇宫背后的正主是南洋人,至于具体是谁,那就谁也打探不出来了,这种情况,分明是有人故意隐匿金皇宫东家的消息,也就没有人再触霉头,非要探究清楚。
白川仔细琢磨着这两个船仔的话,随口问道:“彪仔,阿明,金皇宫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或者平时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人进出?”
既然这两个船仔对金皇宫那么熟悉,估计没少去这些地方找乐子,白川也懒得拐弯抹角去问,索性摊开了去说。
彪仔和阿明揪着下巴嘬起牙花子,抖了下眉毛:“白哥,歌舞厅咩人都有,奇奇怪怪的人多的多了去了,真要说什么奇奇怪怪的人,我们俩哪有印象,回回过去玩,饮酒饮得晕晕乎乎,睡在哪个靓女床上都唔知道,说不上来,说不上来。”
“哎,白哥,俗话港做人最重要的就嘿开心,跟我们一起去金皇宫玩玩,不就什么都明白了。”阿明搂住白川脖子抖了下眉毛,眼睛弯成一道缝。
白川下了他胳膊:“去是要去,但是我得需要你们打掩护,我想搞清楚金皇宫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白哥,你要说秘密还真有。”
阿彪眼神奇怪起来,咽了口唾沫说道:“我记得上个月去金皇宫的时候喝多了酒,本来在走廊里醒酒,见一个舞女郎长得靓得很,还冲我招招手,我就跟着她一路上了电梯,到了四楼以后,我前脚刚出了电梯,后脚发现她就已经消失了,吓得我酒一下子就醒了。”
“当时,我还以为是这靓女不愿意,中途下去了,后来想想这电梯压根儿就没停,她怎么下去都不可能,更奇怪的是,我上去的那一层压根儿不是四楼,而是四楼和五楼之间的暗层。”
“四楼和五楼之间的暗层?”
阿明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金皇宫一共有四层,另外半层是露台,你就是上到顶也最多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