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普通人的末世生活 第二十三章 乡下的生计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文菁家的场子下边儿原来是一片树林儿的,和周边的大树一样都是柳树,后来被人砍了卖钱,开成旱田。
再往后没人种田,都出去打工了,现在田里又被重新种了柳树。
原本是细细的大拇指粗的树苗,现在已经长到小腿粗了。
文菁也是无聊用手机扫了才知道,他们当地叫柳树的树其实别的地方叫杨树。
学名叫枫杨树,叶子以前他们常用来搓一搓夹在脚趾间,是用来去脚气的偏方,现在查出来叶子有毒,是真的可以杀菌灭藓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树林再往下就是文浅家的两块田菜园子,现在杂草丛生。
菜园子下面就是一个小堰塘,成D字型。
从堰堤边往下看,就是各种形状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小陈洼,那里有一个大一点的堰塘,再往下又是梯田。
文菁站在堰堤中间就可以看到陈婶儿的屋角了。
这里的梯田和别的地方可以当景区的梯田不一样,这里的梯田垂直的落差在两三米左右,田的宽度也宽很多。
山坳里种田的时候,收割机什么的就很难上下,只能人工,也就只有河边和公路边方便机械进入的才能用上。
而只种一点点,买一个小型的器械又有些划不来,所以三两个合伙养一头牛,耕田的时候轮着用。
这两年把别人家的地都捡起来种的人才买了小型的器械使用,但范围就在小河两边。
厨房里的两个锅被文菁煮了好几遍,烧出来的水泡衣服,泡床单,加洗衣粉多泡泡,然后放进洗衣机里洗。
从厨房墙边接出来一根水管到洗衣机这里,之后洗衣服文浅除了拿进拿出都不用管了。
文菁把旧衣服撕成条条,找了一个木手柄,钉了一个拖把出来,把家里的水泥地四处拖了一遍。
做完这些文菁擦了擦自己身上的灰,换了睡衣开始睡午觉了。
打扫卫生真累呀!
天气太热,文菁铺着毯子和凉席在地上睡的,吹着电风扇的她在想自己以后要存点冰在空间里,不然夏天好难过啊。
午觉结束之后,文菁吃了个冰淇淋,然后从空间里拿出了一点点的肉和饺子之类的放进了冰箱。
虽然有空间,但是家里面还是要放点吃的,万一让别人来看了一眼,发现家里啥吃的都没有。那不就惹人疑心了吗?
这样想着她又把自己吃剩下的一小袋、米半包挂面、半壶油拿出来,都是自己在安市用剩下的全都带回来了。
现在堂屋的大桌子上就放着这些,自己昨天拎着小箱子回来,就当里面装着这些吧。
文菁家的田都在家附近,堰塘上头的旱田早已长满了杂草,附近竹园的竹子也长得很好,周边的路都拱出笋,现在都长了竹子。
文菁也懒得管了,至于一些好田,都在堰塘下边,大大小小的总共有三块。这三块一直都给附近人家在种,这三块原本是种水稻的。
后来奶奶一个人,就只种了一小块自己吃,其他的都用来种别的了。
再往后奶奶也没有力气种田,请人帮着耕一下,自己种一点花生青菜萝卜之类的。
奶奶走后,小陈洼的人就拿来种了。
不过他家的水稻就种在自己家门口,文菁家的田一般用来种一些油菜、豆子、芝麻之类的。
文菁觉得自己家的田如果荒废着,一年一年只会长满杂草,到时候想要重新种就很难了。
有别人在自己田里面种着东西,最起码土都还是松散的。
今年陈婶儿家种的是芝麻,等到她家收了芝麻后文菁就打算自己种了,出点钱请陈叔把田耕一下,然后自己种点萝卜,白菜之类的过冬。
文菁离开乡村太久了,她已经不太记得一些农作物种植或成熟的具体时间了,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的季节,具体什么时候种到时候她到时候跟着陈婶儿就行了。
不过自己私底下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农历和节气了,说不定以后的一切都要自己一个人来,连个问的人都没有。
文菁回家的路上看到了金黄的水稻,也看到了整整齐齐的玉米田地,还有附近一垄一垄的红薯地。
过段时间她打算去附近的村子收点农作物存起来。
老家的玉米、红薯基本上都是拿来喂猪的。
猪吃的东西文菁还记得很清楚,最早是在山上打猪草,比如构叶,然后是拌着糠和麸子一起煮的。
后来养猪也会喂南瓜、红薯藤、玉米和红薯,总之养出来的土猪肉是很好的,陈婶家就养了两头猪。
老家种的很多东西基本上是人吃一点,多数喂猪,这并不是一个笑话。
在文菁老家只有水稻、小麦和红薯会拿去卖,也有人到村子收。
水稻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