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乾坤骨董集 第 03章 —皇室兵权象征西周玉琥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第 03章乾坤骨董集—皇室兵权象征西周玉琥
没有想到一大早天没有亮到朱雀大街西安古玩城鬼市会捡到大漏,李舞雩拿起那块玉片,这是一块西周玉琥,虽然很多地方有破损,但是李舞雩知道这是老残,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这里集市古玩市场,同时也是旧物市场,基本都是在原来旧货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每到周四和周日,这里便是约定俗成的集市,街巷两边会摆满各种小摊儿, 西安 人称这叫“逛档子”,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西安人的美好回忆。
这里的古玩,最能体现价值的还是周秦汉唐的古物,如果识货的朋友在这里说不定能淘上些好货,在这里,随时都上演着讨价还价的艺术,和一场场来自民间的博弈。
至于市集上的古玩物件是真是假,这是个眼力活,认识就买,不认识就看看。当然如果只是好玩,选个喜欢的小物件留作纪念也是不错的~正是这样李舞雩特意一大早到朱雀大街西安古玩城。
作为这件西周玉琥,玉琥作为古代礼器六瑞之一,所谓的礼仪玉器,即古人在祭祀或朝享、交聘等礼仪上使用的玉器,简称为“礼玉”。古代的礼玉,据《周礼》记载,是专指璧、琮、圭、璋、璜、琥等六种瑞玉。玉琥是一种弧形片状的玉器。是一种古老的佩饰品,它是成组佩饰中最重要的组件。
玉琥是最后加入瑞玉的玉器,据文献记载,琥是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以虎符的身份来发兵的。每个时代的玉琥,形制、纹饰的变化都非常的大。玉琥是我国最古老的玉饰之一。这件玉琥玉质古朴大方,包浆厚重。工艺工痕精美。
昂首,圆眼;圆口,身饰云纹或条形纹等;屈足,作行走状,长尾后卷。西周玉琥为扁平体,昂首,圆口,身细长,装饰简朴。春秋玉琥仍呈扁平片状,俯首或躬身,或直背,椭圆眼,上唇上卷,下唇内卷成孔,作伏卧状,长尾下垂,尾端上卷成孔。身以双阴线饰龙首纹、云纹等,周边轮廓线饰绳纹。工痕精美。局部有水土沁色,雕有虎纹。质细腻莹润,包浆玻璃光,这件有非常典型工痕之风。
这件物件一定要拿下,李舞雩暗暗说到。“对不起,这个不卖,我留给毛哥的”,地摊年轻人说得:“开门做生意,那个不是做,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李舞雩有点急说道。“真对不起,你不知道,这批货已经下定”“那你摆出来干嘛”“不好意思,不小心倒出来的”地摊小伙子有点急,“真的,这里大家都不敢得罪毛哥,他马上从大唐西市古玩城过来”,边上有个中年人插嘴“小伙子,你不能得罪毛哥,他在大唐西市古玩城最上面一楼,是我们当地有名玩青铜器一哥”。
毛哥?李舞雩问到,“毛哥什么时候过来,我和他沟通一下让给我”
李舞雩非常喜欢战汉玉器,特别是礼器,在玉器中玉琥代表军权,因为老虎,在人类心目中是一种极具威严、危险且霸气逼人、冷血凶猛的动物。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事物情感的矛盾心理无不作用在这种动物身上,又爱又恨,既是非常的害怕与抗拒,又是无比的敬仰与崇拜。追溯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对老虎这种古老而神秘的猫科动物,人们总是爱很参半。毛宏亮收藏春秋礼器六瑞之玉琥:礼西方握兵权,对于玉琥,汉儒都认为它是虎纹或伏虎形的玉器。
清吴大澂在《古玉图考》中便据此把一些类似的玉器都认作是琥,甚至将一件玉琢也认为是伏虎,并误称其为琥。考古家夏鼐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中指出:“我认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器,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为玉虎。战国玉琥基本承袭春秋玉琥造型,但雕工更加精湛。汉代玉琥多以一种纹饰图案出现,装饰于玉铺首等四灵纹中。单独的琥形佩其头部则很像是龙头,轮廓线也饰以绳纹。
在古代玉器中,带有虎纹的玉器有著重要的地位,同其他动物型玉器相比较,虎纹出现得更为频繁,虎纹玉器的发展也更具延续性。六器,即六玉,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六种玉石。《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是六种玉石,除其中苍璧外,其余为五玉,也称“五瑞”,用来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色。对于玉琥,汉儒都认为它是虎纹或伏虎形的玉器。《周礼》记载琥的用途是六器之一,用于“礼西方”和“祈旱”。《说文》说琥是发兵的凭证——虎符。清吴大澂在《古玉图考》中便据此把一些类似的玉器都认作是琥。考古家夏鼐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中指出:“我认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器,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为玉虎。”将玉琥视为虎形玉佩已是共识。
以虎为题材的玉器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有虎首玉璜和虎首玉佩。虎首玉佩呈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