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让你当灵农,你搞杂交灵稻 第五章 杂灵一号终出世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三百多颗,长了两百多颗,一百多颗仍旧成了瘪稻。
他把两百多颗收集起来,全部都进行育种。
将这个再次与优秀传统种进行育种,将其作为保持系来稳定品种。
当这批品种作为正式种,长出一代时,他看着一株株缀满数百颗粒的穗子时,整个人心情要好到飞天。
只是,这个品种还是不行。
他把数百株一一检查时,还是发现了很多坏种,以及瘪稻。
这种情况在意料之中,却也没办法。
他只能祈祷这个品种在两三代后不要出现退化。
为了稳定,他通过后继与优秀传统种的杂交来稳定品种。
这样虽然会减少结籽数,但结籽优良率却会提升。
接下来,他又一连培育了两代,把结种降低到两百三十颗左右时,才稳定,然后本想开始摘选颗粒饱满、厚重的谷种进行选育。
哪想,这时候这植株却出现了倒伏。
没办法,只能把提前准备的抗倒伏种给拉出来,进行杂交了。
然而意外却频发。
与抗倒伏品种杂交后,虽然个别实验株立刻获得了强抗倒伏特性,通过把这些强抗倒伏植株拿出来继续培养,优化品种,但是这些强抗倒伏品种,自身结种率就很低,结合后生生把结种拉低到了一百五左右。
一百五左右,比优秀传统种多了十,且颗粒还不均匀。
这品种就很差。
还好他有另一手准备——先前那些瘪稻多的品种,他也没有扔掉。
这些瘪稻多的品种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结种率高。
有些结种甚至能够达到三百五、三百六的之数。
他把这些筛出来继续培养。
不管它们的瘪稻率,就是要单纯提升穗子上的数量。
在进行初步杂交同时,他也在做瘪稻培育实验。
培育到后面,结种数量达到了四百左右。
但增长的基本是瘪稻数量,而非是良种。
他把高产瘪稻种和抗倒伏种结合,又经过四五代杂交调教,总算把品种给稳定了下来,然后开始甄选颗粒饱满、结种率高的植株进行培养。
这一培养,就是培养了十几代。
十几代后,杂交灵稻种的结种数,总算提升到了两百八。
既有抗倒伏,结种又多,结出来的种子还饱满,这品种可以说完美。
也是因为这个修仙世界的灵稻种自身有些缺陷,结种率本就低。
这提升起来便不容易。
想要再进一步提升,就只能去找各种野生灵稻种与之杂交。
这也就是“超级杂交水稻”的思路。
但眼下很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他把这个灵稻种命名为“杂灵一号”。
在完成这个稳定品种后,他就开始收拾玻璃房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培养,玻璃房堆满各实验种,都快满了。
他把各种亲本用密封袋收集起来,贴好标签。
在把玻璃房收拾干净后,接下来他打算大量培植杂灵一号,进行育种。
光靠实验株的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十亩田的栽种。
“咦?还有这个?”
正收拾着,他意外发现了别的品种。
别的稻粒都是椭圆形的,这些却偏向于圆形。
他记得,这是培养大颗粒稻种时的同株劣化种。
别看是圆形,体型只有正常稻种一半。
只是此刻收集时,他却意外发现,同样体积的两代稻子,这圆粒劣化种重量,却是普通种的两倍。
将其往桌子上丢一丢,与桌面碰撞声相当生硬。
这些种子他当时收集起来后,只是作为实验数据收集,并未重视。
眼下却发现这东西质量相当高,也不禁有些好奇。
他立马把这些种子进行育种,想看看结果如何。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
把种子包在湿纸巾,进行冷藏发芽后,拿出来打开。
整个一包种子足足有几百颗,但真正发芽的却只有几十颗。
这几十颗种子他又进行分开栽培,意外再次出现。
几十颗里,活了十几颗。
十几颗种子从芽点长成苗株,又不明原因枯萎几棵。
最后只剩七株长得歪歪扭扭、歪瓜裂枣。
这七株里,每一株最终又艰难结种五十多颗。
“劣化得这么厉害……”
看着这个结果,姜牧内心也蛮复杂的。
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