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让你写奋斗,你写落榜美术生? 【8】亲爹祭天,种下一颗反犹的种子!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房间中。
方源继续书写。
...
【希特勒对绘画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
【他从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美术教育,但他就是如此的沉迷于这件事。】
【阿洛伊斯对此怒不可遏:“画家?不!只要我活着就不行!”】
【他们为此爆发了无数争吵。】
【但谁也没能说服谁。】
【转机发生在希特勒14岁那一年。】
【他的父亲死了。】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挡希特勒追求自己的梦想。】
......
画家?不!只要我活着就不行!
然后......
希特勒的父亲就死了。
当看见这段剧情。
屏幕前。
无数的观众一时间都有些呆傻住。
......
——“啊这?亲......亲爹祭天?”
——“这选手玩的6啊!”
——“我还以为希特勒会各种抗争,最终说服了父亲,让他去学绘画,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神展开?”
——“66666!”
——“肯尼迪:阿洛伊斯,你听过我的故事?”
——“肯尼迪的故事?什么意思?那不是米国的前总统吗?”
——“楼上的这都不知道吗,肯尼迪之前说过,只要他还活着,龙国就造不出原子弹,结果他在1963年挂了,当年我们的原子弹就爆炸成功了,哈哈哈!”
——“还有这种事?66666!”
——“那这希特勒的父亲岂不就是肯尼迪第二吗?只要他还活着,希特勒就别想学画画,然后他就死了,哈哈。”
——“这选手6啊!这段剧情设计该不会就是从这来的吧?”
......
观众们被方源的这一‘剧情设定’给逗乐了。
而演播厅中。
几位嘉宾也觉得很有趣。
......
姜汶笑道。
“虽然故事的基调是常见的,但是这名选手的小创新很不错。”
“他没有用争吵、抗争、说服这样的固有流程,去让主角打破眼前的困境。”
“而是直接写死了主角父亲。”
“嗯,有点意思。”
......
姜汶对这段设计点了个赞。
能想到这种别开生面的剧情推动方式。
可见111号选手还是有想法的。
......
不过。
这并不代表姜汶就看好了方源。
想要让这个故事脱颖而出。
仅仅凭这是不够的。
如果接下来的故事。
他依然还是那套经典的好莱坞流程创作下去。
最多只能说合格。
还当不上‘优秀’二字。
更别提‘惊艳’。
那么。
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
姜汶很好奇。
......
【父亲的去世,让希特勒在绘画道路上的阻力消失了。】
【在办完父亲的丧事之后,他连高中都没有读完就辍学回家。】
【他白天画画,晚上就去剧院看戏。】
【整天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
【直到17岁那年,他决定去维也纳报考艺术学院。】
【1906年,当他告别故乡、奔向首都时,他不会想到,维也纳将会改变一切。】
......
写到这里。
方源停下了。
他看着电脑屏幕。
思绪仿佛也飘回到了1906年的维也纳。
开始思考如何去讲述希特勒在维也纳的故事。
......
要如何表达呢?
假如将这一段的剧情拍摄成电影。
假如要用俗套的方式来表达。
那么这里的镜头应该是这样的:
在落日余晖下,火车拉响鸣笛,缓缓启动,带着滚滚的黑烟,朝铁路尽头的夕阳奔去。
远处的夕阳是画面中的唯一光源。
而伴随着火车滚滚向前。
黑暗从画面右侧不断向前涌动、侵蚀,最终吞没残阳。
镜头是聚焦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