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日暮之雨 第六章 重叠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那双复杂却澄静的双眸始终在我脑中盘桓,连带着那句话一同在耳畔回响。我倚着椅背,一言不发地看着天花板,明晃晃的白炽灯光在视线中央交织出一片虚影。
按照之前的工作布置,这两日,陈志往返成筑大学的监控室数趟,基本拷回了校园内所有摄像头所录下的案发当日的全部影像,队里其他同事们各自认领了一部分录像,夜以继日地观看和分析,黑眼圈和布满血丝的双目几乎成了全办公室的标配。
此刻,陈志正坐在我身后撰写报告。
“卫哥,在想什么?”看着我持续保持着同样的坐姿,陈志忍不住问。
“啊,”我回过神来,挺了挺腰背,“案子的事。”
“见过那个叫林羽的学生了吧?”他执笔的手顿了顿。因为交叉调查的缘故,我们对彼此的分工进展都大概清楚。
“嗯,情况和我们猜想的相差不多,手串是他的。”我说,“另外,冯泽安和他的关系并不一般。”
“具体是指?”
“你还记得之前市医院急诊那起事件吧。”
“嗯,郑海出的警,当时受伤的就是林羽吧。”
“没错,当时去调解的就是冯泽安父亲,冯朝阳。”
“他俩之前就有过矛盾?”陈志把笔放了下来,自言自语道,“和那次冲突有关系?”
我叹了口气:“关系是肯定有的,并且不只那一次,两个人之间,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
我将上午在成大和林羽交谈的内容扼要地和陈志说了,陈志沉吟片刻,抱臂靠在椅子上。
“林羽长期遭到冯泽安的欺凌,但一直选择了隐忍?”他握拳抡了一下,“即使上次住进医院也不反抗?”
“按他个人的说法,是这样,”我转了转手腕,“但说到底,这只是那孩子的一面之辞。”
“实在很难想象这种单方面的欺压,冯泽安为何这样做?”
“也许也没什么理由。”我深吸了一口气,“还记得你刚入行的时候,我们办的那起案子吧。”
“那个辍学后在打工时遇害的学生?”
“嗯。”
“我们前段时间还提起过吧,怎么?”
“当时的死者父母的说辞,你应该没忘。”我望向窗外,“当时那孩子受到的就是毫无理由的施暴,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
“也许这次也是一样。”他叹了口气,“如果真的如此,林羽有充分的动机。”
我走到窗边,抬手推开窗户,饱含秋意的微风拂过脸庞。正午时分,繁密的人流和车流盘亘交错,缓缓流向远方,街道两旁的银杏树自在地伸展着扶疏的枝叶,路面上漫漫散散点缀着微黄的落叶。
“再确认一次林羽的行动轨迹,我们一起。”良久的沉默后,我开口说。
前天晚上,我在检查监控录像时,特别关注了林羽这位并不起眼的学生,但他的行踪和其他学生无异。
陈志旋即搬了椅子到我桌边,我挥挥手让他坐到我的位置上。他立刻领会到我的意图,坐下开始操作电脑。不消一会,数个关键位置的监控画面都呈现在屏幕上。我坐到他旁边,将林羽的证件照摊开在他面前,他敲了下键盘,录像左上角表示时间的数字开始飞速跳动。
半小时后,我们看着屏幕上已经停止的录像画面陷入了沉默。直到约下午四点,画面都如同静止一般,只有寥寥数个教职工出现。四点一刻左右,返校的学生陆续进入校园,而林羽于五点出现在监控里,略有不同的是,他走进校门后径直去了教学楼并进入教室上晚自习,之后随班级去往报告厅参加当晚的讲座,一切看起来并没有问题。
“这样的话,基本可以确认林羽有不在场的证明。”陈志率先打破静默的气氛。
“嗯。”我环抱双臂,对这个结论的情绪意外地有些复杂。
从事发当晚,姜老师将佛珠交给我时,一种不应出现的主观情绪便逐渐在心里蔓延。此刻,这种绝不还出现的算是惋惜的情绪更野蛮地生长起来。
林羽和几年前那起旧案的遇害着有着影影绰绰的相似处,潜意识里,我深知这种念头或许会将我引向歧途。仅凭直觉做出推断,被私人感情影响一直是我们这行的大忌,但在我和他见面后,在我看清他手腕上的佛珠手串后,这种意识便愈发强烈地与理性思维对抗。
现在,客观事实呈现眼前,我暗暗松下一口气的同时,却仍为案件的停滞不前而苦恼。
正如我反复确认过的情况,报告厅独自坐落在学校西北角,同时也是成大校园内除操场、图书馆、教学区、宿舍区外唯一的显眼建筑。通过我反复观看监控录像确认的信息,林羽在进入教室后始终没有离开过,同班的几名去得较早的同学都给陈志提供了证明。如果要考虑林羽的嫌疑,他唯一的机会仅存在于他从正门走到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