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三国:儿媳卞氏,为父笑纳了 第022章 老爷子为啥要跟黄巾死磕?曹操糊涂了(求鲜花)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这个诸葛珪是不是有个儿子,名叫诸葛亮?”
曹嵩问道。
“这…”
陈登面露惭愧,“登对琅邪诸葛氏不甚了解,只知那诸葛珪确有数子,并不知其子之名。”
这也难怪。
陈氏乃徐州头等望族,诸葛氏不过是琅邪小姓,不可能与陈氏有太多交集。
陈登身为陈家嫡子,不知诸葛珪的底细也是正常。
糜家却不同,虽同为徐州豪族,但因家族行商,常年走南闯北,对各郡各县的豪强士家都了如指掌。
糜竺便道:“这位诸葛县令有三子一女,若我没记错的话,确实有一子名为诸葛亮,现下应该有四五岁吧。”
果然不出所料。
那个名垂千古的名相,果然身在徐州。
只是现在,不过是个四五岁的孩童而已。
“叮!发现影响曹魏国运人物诸葛亮!”
系统提示音,不出所料的在脑海中响起。
曹嵩不用系统提示,自然也知道,诸葛亮对曹魏国运的影响有多大。
若无此人辅佐,刘备根本活不过赤壁之战,更不可能鲸吞巴蜀,建立蜀汉帝业。
刘备若歇菜,孙权也不可以独抗曹魏大军,早晚完蛋。
孙刘一亡,曹魏便能一统天下,成为大一统王朝。
曹魏的国运,有极大可能,直接就奔着一两百年去了。
“看来,得去琅邪一趟了…”
曹嵩呷了口茶,琢磨着该怎么说动糜竺和陈登,出兵随他北上琅邪。
毕竟徐州黄巾四起,官军也好,各地豪族也罢,都奉行各扫门前雪的原则。
陈家能发一千私兵,前来为朐县解围,也是怕黄巾贼得了糜家钱粮,形成袭卷徐州之势,对他陈家不利。
现下是朐县之围已解,陈氏自然没理由再为区区一个琅邪小姓军师动众。
至于糜家,自己才则刚解除危机,死伤了不少门客家奴,估摸着也不愿多管闲事。
眼珠转了几转,曹嵩心中已有了主意。
“咳咳。”
“子仲,元龙,朐县之围虽解,但徐州黄巾却愈演愈烈。”
“不知你二人有何打算?”
曹嵩开始铺垫,给糜陈两人下套。
陈登叹道:“朱刺史龟缩下邳不出,放任黄巾贼寇四处掳掠,我们除了自保之外,也别无办法。”
“那位朱刺史若愿出兵清剿黄巾,我们倒也愿出些钱粮,略尽绵薄之力。”
“只可惜,朱刺史是铁了心做龟头乌龟,正如元龙所说,我们也别无办法呀。”
糜竺也赞同了陈登的意思。
二人的回答,倒也并不意外。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朝廷不会放任徐州黄巾继续肆虐下去。”
“倘若朱并迟迟不能剿灭州中黄巾,朝中早晚会撤了他,另换一位强硬人物,前来担任刺史。”
“老夫估摸着,这位新刺史人选,必会从凉州边将中选取。”
曹嵩呷着茶,不紧不慢的分析着,目光暗中观察糜竺和陈登的神色变化。
果然。
他一提到凉州边将,二人顿时身形一震,眉宇间流露出忌惮之色。
现任刺史朱并虽然软弱无为,但也意味着其对徐州缺乏掌控力。
所以徐州实际控制权,是掌握在陈家糜家这些大族手中。
刺史,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凉州那帮边将可就不一样了。
这帮武夫常年累月与羌人厮杀,哪个不是凶残霸道,手腕铁血之人。
这种人当上了徐州刺史,会甘心当个摆设?
恐怕到那个时候,黄巾贼是被平定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就跟着到头了。
“曹世伯言之有理,我们确实得有所行动,不能再让黄巾贼猖狂下去!”
陈登利弊权衡后,立时改了口,态度强硬起来。
“元龙所言甚是。”
“既然朱刺史不肯出兵,那我们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清剿黄巾贼,还我徐州一方安宁。”
糜竺也跟着态度转变,明显打算对黄巾军动手。
两上入套了。
接下来就该自己下场了。
曹嵩一杯茶饮尽,缓缓的站了起来,慈祥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寒意。
“徐州各路黄巾,以管亥所部最强,若击破此贼,则徐州黄巾必会闻风而逃。”
“管亥此贼的手下,此前在凌口射伤了老夫的环儿,这个仇,老夫不能不为环儿报。”
“既然你们有心清剿徐州黄巾,那老夫就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