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三国:开局美人点将,带大汉狂飙 第五十一章 秦琼战关公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不得不说,朝廷的多管齐下,还是很有效果的,兖州大部分郡县纷纷响应朝廷的劝附,愿意归顺朝廷,对于官员士族来说,不过是个换个主子而已,只要利益不受损害,这心里毫无负担与压力,反正这些年,主公换来换去的,早已经习惯了。
豫州也是一样,不一样的是,靠近荊州的郡县,有不少选择了投靠刘表。
在政治与军事双重攻势之下,兖州与豫州的曹军很快全线退守山阳。
曹操很快觉察出了朝廷的歹毒之处,亲自率军抵达了山阳。
徐州的百姓对曹操表面顺从,心里其实恨之入骨,毕竟,动不动就对徐州屠城的人,换了谁,都得恨之入骨,更何况,徐州百姓在经历了陶谦、刘备、吕布、曹操为主公之后,自然分得出好坏。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可以选,徐州百姓肯定不会选曹操。
虽说实际上都是一路货色,但至少有些人表面功夫还是知道做一做的。
曹操经营兖州多年,根基相对深厚,在与荀彧郭嘉等人商议后,还是决定在山阳与鄄城等地与朝廷决战,尤其是鄄城,一直是曹操的大本营。
除了臧霸还在苦苦支撑袁谭与刘备的合力进攻,夏侯渊留守下邳,曹操将所有主力集中到了山阳与鄄城,与朝廷大军攻守相持。
鹰眼将消息源源不断传至洛阳,刘协很快作出决断,曹彬的三万人马直扑下邳,同时由鹰眼与暗影将朝廷的讨曹檄文,数夜之间,贴满了曹军还控制住的所有郡县。
刘协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曹操想死守山阳、鄄城等地,那他就让曹操守死在那里。
随着刘协的数道诏令,又有两万兵马进抵山阳城外,与之一道而至的,还有大唐秦琼。
秦琼这个人,刘协耳熟能详,隋唐演义里,他印象最深的便是秦琼与程咬金了。
虽然隋唐演义说秦琼“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但在整部《隋唐演义》中,秦琼的武艺在“四猛”、“四绝”、“十三杰”中排名垫底,即使是在李世民所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秦叔宝依然是稳居老末。
然而民间传说之中,秦琼与尉迟恭同列门神,名气远超隋唐绝大多数英雄,而大名鼎鼎的“两肋插刀”成语也来自于秦琼“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误传。
山阳城外,官军大营。
随大军微服而至的刘协看着秦琼,再次不死心的问道:“叔宝啊,你说你不拿双锏打人而惯拿长枪捅人,朕误信演义也就不追根究底了,毕竟男人嘛,讲得就是枪上的功夫,朕问你为什么玄武之变后,你就开始常常装病在家了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吗?”
玄武门之变后,史料记载秦琼“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玄武门之变前,秦琼勇武过人,立功无数,有大唐战力天花板之说,在虎牢关之战中,秦琼、程咬金等人身先士卒,只率少数精锐杀人窦建德大营,将其十万大军直接洞穿。
秦琼无奈的回答道:“末将说自己一生历经两百余战,每战必亲为前锋,受伤无数,虽在壮年,但伤病缠身也是正常。”
刘协嘿嘿笑道:“这话你自己信吗?以你的战功,凌烟阁上却位列末位,依朕看,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你出身不高,隋唐之交,虽有科举冲击,但高门士族势力根深蒂固,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二来你本为隋将,再投李密,复投王世充,旧朝悍将,李世民纵为一代雄主,也不会不生忌惮。”
“当然,最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你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没有令李世民满意。你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其间有任何的迟疑,都会被李世民看穿心思。你也深知这一点,才会在玄武门之变后开始装病。”
秦琼长叹一声,自己向以忠勇自诩,玄武之变,自己因为李渊的知遇之恩,李建成是真正的太子,所以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确存有疑虑。
刘协见秦琼喟然之意,扯开了话题道:“叔宝啊,山阳城里有曹操的两员猛将,徐晃与关羽,这徐晃朕会令常遇春将军出手,你呢,帮朕对付关羽即可。”
说到这里,刘协的心里变得兴奋起来,以前常说关公战秦琼,都是当作笑话。
今儿个,自己是真的可以见识一下,秦琼战关公这幕大戏了。
三国演义里,将对将,单挑是家常便饭,但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很少见,见诸于正史记载的,不过寥寥两三次而已。
如今大势在我,刘协直接让秦琼去城下叫阵,不怕心高气傲的关羽不答应。
刘协让杨妙真花荣随自己前往观战。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