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刘循身骑快马已经带着两个侍从向东而行。
到达白帝城之后,刘循打算改走水路,便转往白鹿码头。
经过几月舟车劳顿,天气逐渐转凉,已是初秋的季节。
白鹿码头上冷风不断,衣装单薄的人忍不住打着寒颤。
“将军,船马上要走了。”
手下的人已经打点好了登船的事情。
刘循刚准备登船就看到过来的一艘船上走下来一大批衣衫不整的流民。
他们很是单薄的衣服上全是破烂的大洞,一个个灰头土脸。
佝偻着身体,像是许久没有吃过饱饭。
如果是寻常百姓出门长途跋涉自然会带够足够的衣服。
可这些人根本慌乱出门,完全没有准备。
白鹿码头是连接中原的要塞,刘循断定这些人分明是从中原来的。
刘循拦下一破衫褴褛的中年询问道:
“小兄从何来,前方可有战事?“
那男子打量一眼后回道:“西阳战乱,俺们是逃难来的。”
刘循一番打听,这才登了船。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刘循必须要赌一把。
作为一名历经九年义务教育的现代人,刘循自然是要为了天下百姓着想,终结这乱世,让老百姓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呼~”
巨大的白色船帆扬起,大船终驶出了码头,渐行渐远。
刘循站在夹板之上,双手扶着围栏。
这一路上,刘循见到了太多不堪。
“乱世沉浮,英豪独爱江山。“
“百姓之苦,何人能悯。”
心中感触颇多,刘循长吸一口气。
以前上学时,刘循最讨厌的便是古文了,没成想现在竟然也有出口成章,真的是造化弄人啊。
……
到达荆州地界之后,刘循又转为陆路继续前往新野。
这一路上,刘循不止一次见到逃亡的流民,也不止一次因为附近的战乱而绕道而行。
到达新野,已是寒冬之际。
刘循身上薄衣服已经换成了厚重的棉衣。
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山,刘循自知要求得诸葛出山还必须要通过水镜先生来作为自己的拜帖。
司马徽名声在外,新野百姓人尽皆知。
寻到住处,即以益州牧刘璋之子名义拜访。
司马府内。
“董卓死后,民间动乱加剧,想我大汉生灵涂炭,痛心疾首。”
“早闻先生大名,特来拜见。”
“望先生提点一二,缓我大汉之危。”
刘循道明来意。
然欺世盗名之人太多,司马徽心有顾虑。
“在下也不过徒有虚名罢了,恐刘公子要白走这一趟了。”司马徽婉言拒之。
“先生不信小生之言?”刘循点破说道:
“先生大可试探小生之志。”
刘循眼神清澈坚毅,饱含诚意。
不知不觉间,位面之子的系统已然发动。
司马徽阅人无数,仅观刘循之姿便觉其忠义,此后定能成事。
“刘公子虽然年轻,心中却饱含大义。”司马徽内心动摇,遂言道:
“不过我已不再过问世事,在下有位故交徐庶徐元直,可堪重用。”
“还有那隆中卧龙和襄阳凤雏二人也都与我有所往来。”
“几人皆为王佐之才,得其一人便可得天下。”
刘循眼前一亮,要真得到几人对自己来讲绝对是一大助力。
不过,刘循也知道想要一次将三人全部招纳被没有那么容易。
虽没完全把握,刘循还是恭敬的询问说道:
“不知现在他们身在何处,小生应如何寻找?”
司马徽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
“元直是颍川人士,都称他为游侠,前几日来府上到访,现在应该就在新野。”
“凤雏名庞统,襄阳人士,刘公子也可派人前去打听。”
“那卧龙呢?”刘循直接问道。
司马徽眉头微微皱起,迟疑说道:
“襄阳城外二十里隆重,此人名为诸葛亮,但此人不可屈致。”
“如刘公子确实想招揽于他,我可书信一封,但还需刘公子亲自求之。”
“那就麻烦先生了。”
刘循此次前来,意在招揽诸葛亮。
见刘循执意,司马徽还是动笔写了拜帖。
走出司马府,刘循便直奔隆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