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三国:联军辱我,反投董卓娶董白 第23章 联军疲态,袁大头要开始卖队友了?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主公,董卓势大,但并非不可对付。”
“联军现如今之所以无法取得战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力量分散、人心不齐。”
“若是联军上下所有军队都交给主公亲自指挥,别说虎牢关了,就连洛阳城也照样能攻下!”
许攸这番话,可谓说到袁绍心坎里去了。
作为联军盟主,袁绍其实心很累。
各路诸侯的实力有强有弱。
那些实力比较弱的还好说,一般不敢太过嚣张。
但那些实力比较强的,比如公孙瓒孙坚这种,袁绍不可能强迫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实际上。
若是单论士兵数量。
关东联军的士兵数量,要比董卓军多的多。
但人家董卓麾下的军队都是成编制的。
就算是派系地位最低的洛阳禁军系,在徐荣的领导下,也能发挥出不俗的战斗力。
反观联军这边。
那些小诸侯带个几千人前来参加会盟,大部分就是想趁机混点名望,滥竽充数。
指望他们拼尽全力攻打虎牢关?
那还是洗洗睡了吧!
别说现在处于下风的关东联军了。
就连原先历史上乍看起来形式一片大好,逼得董卓焚烧洛阳的关东联军,最后也免不得解散的下场。
说白了,联军成不了什么大事儿。
因为他们只不过是一团利益聚集体。
一旦得不到充足的利益分赃,内部就会自动产生内讧。
“主公,难道您忘记了当初我们参加联军的目的是什么了吗?”
许攸趁热打铁般的向袁绍问道。
听到这话,袁绍略微沉吟,旋即说道:
“自然是为了让我袁本初的名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求早日取得河北全境!”
说完这句话,袁绍面色骤变!
是啊!
当初之所以加入联军,一来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二来为了早日取得河北全境。
可现在……
冀州在韩馥的手上。
幽州在公孙瓒和刘虞的手上。
并州在张杨和南匈奴的手上。
青州在孔融以及黄巾余党的手上。
这四个州,都是袁绍心中的必得之地!
但这四个州和董卓之间,却丝毫没啥关联。
况且。
由于顾逸的蝴蝶效应。
原先应当死于董卓之手的袁绍叔叔袁隗等人,此刻依旧活得好好的!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
他们应该在虎牢关之战前被愤怒的董卓处死,首级悬挂在虎牢关的城楼上。
董卓为啥要杀他们呢?
一来是为了防止他们给联军通风报信。
二来是为了泄愤。
可现在。
联军连续在汜水关和虎牢关损兵折将。
董卓军却一路高歌猛进,基本没受到什么损失。
老董的情绪,也一直保持在一个稳定阀值。
倒也就没有着急下令把袁隗和袁家上百口人处死。
而是选择将其关押在洛阳大牢之中。
也就是说。
联军代表的关东世家集团,和董卓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袁绍本人,和董卓之间却并不是什么血海深仇。
甚至就连利益方面的冲突,也已逐渐消失。
至少在短期内,袁绍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和董卓拼个你死我活。
他的目标是以河北四州为基本盘。
而董卓的基本盘是在关西。
袁绍真正的敌人,应当是各路联军盟友才对。
尤其是韩馥和公孙瓒二人!
现如今,事态已经越发清晰。
联军已显疲态。
就算再继续打下去,大概率也是败于董卓之手。
如此一来,徒损兵力,对于袁绍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
想到这儿,袁绍眼中的目光逐渐变得炽热。
他连忙向许攸问道:
“子远,可有什么能够解决当下困境的好策略?”
“主公,好策略谈不上。”
“但此计却可以使主公脱离战争泥潭,甚至还可以帮助主公提前取得冀州和幽州!”
许攸侃侃而谈道。
他的这番话,瞬间引起了袁绍的全部注意力。
二人又在营帐中商议了许久。
最终,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