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三国之我为刘备 第十五章:豪门世家污人间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在赵云护卫下。
刘备坐着马车继续巡视广陵郡下辖县。
数日内。
走遍了最近的江都、高邮、平安(宝应)三县。
再往北。
田豫驻守的淮阴城,实际上属于东海郡。
平安(宝应)县城占地面积不大,城墙破旧不堪,但是还能看出轮廓,还有郡兵驻守。
很好,新任命的县令有在做事。
刘备心中大定。
平安县城外的土地,虽然还有很多荒芜,但已经有了人烟。
野外的尸体也得到了掩埋。
招揽流民,安定秩序。
这个新县令徐宣目前来说,算得上合格。
“子龙,我们进城去见一见这位徐县令。”
刘备对身边的赵云说着。
“诺!”
赵云一如既往的谨慎可靠。
平安县湖水众多,沼泽纵横,鱼盐资源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马湖。
“主公,这一片土地都是平原,又靠着河,只要挖渠引水,开垦出来,都是上好的良田。”
赵云跟在旁边说着,目光中有些期待。
“开渠引水的事情,没人办不成。等我们平定淮南,就有时间招揽流民,开垦荒田了。”
刘备说着:“现在,恢复民生的事情,只能交给当地县令。”
赵云听了,点头称是。
一刻钟后,十数骑簇拥着马车进了县城。
立即有人去禀报县令。
“下官徐宣,见过刘使君。”
这位新县令年在二十多岁,身高中等,孔武有力。
他穿着九品的官服,后面跟着两个衙役,前来拜见。
刘备搜寻记忆中的人事档案。
徐宣,东海郡海西人,与糜竺是同乡,早年就在平安县当县令。
笮融劫掠地方。
这位徐县令战败而逃,渡江避难。
等到刘备大破袁术十万大军,入住广陵的消息传开。
他便果断拒绝孙策招揽,返回广陵,官复原职。
面对前来迎接的徐宣。
刘备微笑的说着:“徐县令治理地方,辛苦了。”
双方寒暄几句,便进入县衙。
徐宣呈上平安县户口和屯田数目竹简。
但是却要求增加郡兵。
“你这是为何?”
刘备问道。
“为了守护治下百姓。”
“江东孙策,骁勇好战,又是袁术麾下将领。”
“到了麦熟之时候,必然派人渡江前来劫掠,各县应早作准备,请使君明察。”
徐宣说道。
他对暴虐的孙策没有半点好感。
“防患于未然,很好。”
刘备笑的说着:“你有当太守的才能。平安县的郡兵,我允许你招募一千人。”
“免税三年,屯田收入,也归你自己支配。”
“如此,你可有信心守住城池?”
老刘现在能给的只有政策支持。
“下管领命,必不负使君所托!”
徐宣咬牙说道。
当年守城失败逃了一次。
现在绝不想再逃第二次。
谈完正事。
刘备也不多留,再次启程向北朝淮阴而去。
等他离开。
一个县衙幕僚,上前低声说道:“宝坚先生,你让我们出钱出人,开垦良田。可这位刘玄德靠得住吗?”
徐宣,表字宝坚,是广陵名士,故而被称为宝坚先生。
“听说,他可是被吕布赶到广陵来的……”
“那又怎样?刘玄德是朝廷任命的徐州牧,又新近击破袁术十万大军,军威无双。”
徐宣横了他一眼,说着:“现在只能投靠这位刘使君保境安民了。”
“宝坚先生说的是!”
那幕僚随从被他一横,只得退后一步,出声附和。
眼下,淮南正值混乱之时,盲目扩张是死路一条。
“放心,只要积蓄粮米,守住城池。将来无论谁当淮南之主,都离不开我们世家大族。”
徐宣说出心中谋划,给地头蛇吃一颗定心丸。
…………
三日后。
在将近淮阴城附近的一条路上。
一些行人在赶路。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从南边而来。
这年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