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灵异小说 > 十二性凶杀案最新章节 > 无坟墓碑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十二性凶杀案 无坟墓碑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雾渐渐消散,山林中传来猫头鹰的叫声,严本明眯着眼睛问莫华:“前面那是什么?”

“石头?”莫华说道,两人的面前竖着一块墓碑,碑体黑色,四四方方的立在前方,两人走过去,严本明说道:“这是一块墓碑?”这块墓碑很奇怪,因为这块墓碑的后面没有坟包。

严本明很诧异:“这是墓碑还是?怎么没坟呢?”

两人凑近一看,墓碑上写着一些文字:“思:高静涵。优秀凉山支教老师,共青团团员,逝:23。铭:凉山不忘高老师。”

莫华问道:“你不是懂得多吗,你告诉我这块到底是不是墓碑。”

“是。”严本明说道:“具体我不是很懂,没有坟却立了一个碑,上面这不写着吗,这是一块思念他人的墓碑,不能说是墓碑,这是一块类似追思碑的石碑。”

严本明问道:“有点不对,余老师说过就他自己一个人在这支教,那这个人是谁?余老师会不会认识这个人?”

莫华说道:“高静涵,凉山支教老师,年龄23岁。”他问严本明:“明,你说余老师今年多大?”

严本明回答:“也就二十三四吧。”

莫华:“这个余老师肯定有问题,咱往回走,去找余老师。”

天亮了,山里的雾也终于消散,两人来到学校门口,却不见余老师的身影,严本明朝里面喊了几声,余老师从屋里走出。

余老师衣着单薄,面色白皙,他问两人:“有什么事吗?”

严本明:“余老师,我俩想吃你做的面,可以吗?”

屋内,整齐干净的课桌摆在一块,墙角里的几张课桌拼在一起,上面铺了一层薄薄的褥子,还有一张蓝色的棉被,玻璃的窗台上放着牙刷牙膏,还有一块肥皂,玻璃上贴着一张照片。

余老师端来两万热腾腾的手擀面,莫华和严本明两人一边吃面一边跟余老师聊天。

莫华:“余老师,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你真的不知道吗?”

余老师:“灵异事件?还是有人死了?我说了,我不知道。”

莫华:“余老师,我觉得你应该和我一样,是一个悲苦的人对吧。”

余老师苦笑了一声:“我不悲苦啊,不过对于我的家人来说,来到这和贫困的地方支教,确实挺悲苦的。”

严本明说道:“余老师,我们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有个人想问问你,看看你认不认识,可能跟我们调查的案子没什么关系。”

余老师:“你问吧。”

严本明:“这里之前是不是还有一位支教老师?”

余老师没有回答,严本明继续问道:“余老师,高静涵你认识吗?”

说到这,余老师明显惊了一下,他推推眼镜:“我给你们弹首曲子好吗?”他拿来一把琵琶,手指在琴弦中拨动,声音缓缓流出,曲子渐渐悲凉,每一次拨动琴弦,听者的内心也在跟着波动。

莫华不懂,严本明听出了余老师弹奏的是哪首曲子,这是一首:梁祝。

弹至高潮,余老师落泪,严本明看向窗户玻璃上的照片,照片上是个女孩,五年前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是燕京大学新闻传播学毕业,女孩是燕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来两人在分配工作中悄然相遇。

三年前,男孩身为记者,女孩自愿去贫困地区支教,两人就这样一起来到大凉山,第一次来,虽然女孩做好了准备,但看到人们饥不择食,孩子们上不起学,吃不起饭,女孩还是没有忍住,她先是哭了一场,随后跟男孩进行采访和调查,并来到当地村委。

女孩并不是第一个来贫困地区支教的老师,当村委问她能不能适应的时候,她没有迟疑,那晚,男孩不愿女孩留下,他苦口婆心的劝说,可女孩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那一晚,男孩也决定留下来,不为别的,只为女孩。

那一年,政府对大凉山贫困地区进行大力扶贫,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凉山铺上了路,山上的那所破旧的学校也建成了新学校。

大凉山的孩子也在男孩和女孩的付出下读上了书,但支教总归是艰苦的,男孩和女孩每个月没有工资,只有几百元的补贴和村民有时送来的物资,像玉米土豆,最开始的时候,两人吃不上肉,如果有肉,他俩总会先给学生吃。

有时,他俩也会在夜晚无人时哭泣,每当哭泣,男孩就会弹曲子,后来男孩每天都会弹曲,这便成了两人打发时光的乐趣。

有一次,他们的一位学生问她:“高老师,我以后会不会像你和余老师一样成为老师?”

她回答会的,后来一个小男孩跟她说道:“高老师,我不想读了。”

她问小男孩:“为什么?”

小男孩回答:“我奶奶死了,爷爷还得需要照顾,我不想读书,我想照顾我爷爷。”她看着小男孩,单薄的身体,稚嫩的脸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