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双重人格 第二十九章 论学校霸凌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人们自定规则,不许出现歧视。
傲慢,它是什么东西?它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它和霸凌,是不是已经重叠了?
骄傲,又是什么东西?它离霸凌,是不是还剩下三毫米?
人们有时把骄傲和傲慢混淆了,骄傲是有包容度的,傲慢是整人的。傲慢本身就是霸凌的一种。所以,骄傲其实离霸凌很近。
作为霸凌的源头,歧视,人类甩得掉吗?
答案是甩不掉。因为骄傲中含有歧视。人们的自信心从战胜自我中得来,它含有对他人的歧视。
既然霸凌不能消除,那能不能降低?
能!批评与自我批评。
如果学校管理者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他就能将霸凌现象降到最低。
很遗憾,勇气,是人类比较缺乏的东西。
没有勇气,只好和浠泥管理。
和浠泥是什么?
是:只照顾自己面子的行为并觉得其他人会接受的行为。
歧视,其实是自卑的表现。就是包容度很大的骄傲者,他们在精神领域领先时有时也会用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地位。
霸凌更自卑,它只想看到别人在自己的摧残下痛苦。而从中获得快感。别人是不是被摧残至死?他们没想这个问题。被他们摧残的人,只是一个逃不掉的拐脚老鼠,就是他(她)死了,他们也会和尸体拍照然后发朋友圈……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快感。
学校霸凌的可怕之处,就是人们在谈论时只停在道德上,很表面,那是避重就轻。
为什么避重就轻?人们不进行观察和思考吗?
不是,是为了谈资,要是把事情分析得太清,就没得说了。比如:不批评他人,怎么抬高自己?人们在谈论学校霸凌事件的时候都喜欢做道德圣人。所以,人们是在刻意回避一些问题。
一个长期被霸凌的人,基本上,他(她)已经废了,他们的自信及尊严被霸凌者夺去,那些霸凌者得到升级,而他们则降级为让人最看不起的东西。
霸凌者升级后,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好,而是他们的社会技能得到提高。将来出了社会,混得开的通常就是他们。不择手段,是他们惯用的手法,他们敢用,而且用起来得心应手。他们大多没有是非之分,只考虑自己的得失,不理别人死活。当然,其中也有出类拔萃的人物,典型的就是曹操,曹操小时候,就是一个霸凌狂,家世比他更显赫的袁氏兄弟都被他霸凌过。曹操长大后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被霸凌者则变得没自信,他们不敢说话,不敢做事,不愿与人交往,遇事犹豫不决,多疑。但又什么事都看不惯。他们喜欢在人前说好话、吹牛,背后又说人坏话,还眼高手低。完了吗?没有!他们是阴暗的,他们还给社会输入一种“我弱我有理,我弱我正义”道德绑架的观念。碰瓷,是他们常拿出来玩的把戏,他们废了。怎么评价他们?秦王说的:生气时,把帽子摘了,把鞋脱了,趴在地上不停地用头撞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古时的人们是在封建制度下被霸凌得最惨的,不是我刻意与人民过不去,而是以前的社会环境是这样)
这里说一下老人的碰瓷行为和公交车上的霸坐行为:不上老人变坏了,也不是坏人变老了,是老人迷茫了。
老人的心理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孤独彷徨,他们害怕失去一切,因为他们的时日已不多。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想一切办法来获得更多的利益。老人们的这种行为不只是社会责任的缺失,也是家庭责任的缺失。最大的原因是两极的矛盾在激化,这是另一个话题了,百分之百是过不了审的话题,这个就不说了。非说不可,就是几乎百分之百的人老去时,都会象他们一样。而且是骂他们越凶的人,越和他们一模一样。
造成学生被他人霸凌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
霸凌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来自自己的家庭;
第二阶段是学校;
第三阶段是社会。
其中最严重的是第二阶段,学校阶段。
社会阶段,人们已经直接面临法律和道德及自身的生存了。这阶段,人们是收敛的、理智的。同时人们会把大部分权利,主要是把暴力权交给法律与道德,自己要做的只是管好自己就行了。
暴力权不交出,那叫私刑。
第一阶段要是完美突破,就没有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要是完美突破,就不存在第三阶段。
孩子接受父母的错误教育太多:“你要做个好人”“不要和人家打架”“做个听话的孩子”等等,这些都为在学校被霸凌埋下了伏笔。
要是父母个性太强,经常吵架闹离婚,那就没有伏笔了,他们的孩子基本上就是被霸凌的。因为父母已经把孩子吓坏了,他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