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兄弟二人回到了大院的老家里住了下来。
看来他的话,秦淮茹的确是听进去了,家里收拾的挺干净,门也换好了。
但他们家里的确是有点太冷了。
这年头还没有供暖,取暖几乎靠的都是炉子。
炉子倒是有,但他没有柴和炭,炉子点不了。
这大晚上的也不太好买,去别家借也不太合适,毕竟他自己表示过不想和大院的人有什么太多的交集。
当晚,也就只能这么将就一晚上了。
不过这点寒冷对于林安来说不算是什么问题,毕竟他是去过高丽战场的。
同时部队也有专门的抗寒和抗热训练。
至于林安,就更无所谓了,毕竟这么多年他都熬过来了。
他对寒冷的忍受能力,远超常人。
兄弟二人抱着睡,相互取暖,倒也不会感觉到冷。
第二天一早,林安早早的便起床了,他得去燕山兵工厂报道。
燕山兵工厂在四九城郊外的燕山上,距离市区很远,来回足足一百公里。
林汉没有车,甚至于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交通纯靠两条腿。
但他的体能很好,跑步的话,两个小时之内可以抵达。
五十公里的长跑,对于当初的他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更不要说现在了。
体质增强的之后,其实他是可以跑进一个半小时的。
只不过那多少是有点夸张了,所以他刻意放慢了速度。
燕山之中,有着重兵把守,出入都会严格盘查。
林汉本就是军人,更有赵刚的介绍信,进入燕山兵工厂,还是比较轻松的。
在一间办公室之中,林汉坐在沙发上,耐心的等待着。
很快,一名五十多岁的老头,走了进来。
老头的军衔也不低,同样是一名少将。
看到对方的军衔,林汉立刻便站了起来,对着对方敬了一礼。
对方微笑着对着林汉摆了摆手,示意让林汉坐下说话。
老少将坐了下来,将搪瓷茶杯放在了桌上,这才问道:“李云龙的兵?”
林汉微微点头道:“是的!领导认识我们军长?”
老少将笑了笑道:“我姓张,叫张万和,和你们军长是老相识了,我和他也是老乡。”
张万和表露出了自己的身份,林汉多少也是有点差异的,没想到他居然是燕山兵工厂的负责人。
与此同时,林汉方才注意到,在办公室窗台边的桌子上,摆着一把鬼子刀,刀柄顶端有着一朵菊花,代表着那是鬼子天皇御赐的菊花军刀。
40年的李家坡之战,时任独立团团长的李云龙,在后勤部和后勤部长张万和,为了几箱手榴弹,扯皮扯了老半天。
张万和拗不过厚脸皮的李云龙,最后还是多给了李云龙十箱手榴弹,作为交换,李云龙给了张万和一把鬼子刀。
那把鬼子刀的来历也是不小,乃是山崎家祖传宝刀,明治天皇御赐的菊花军刀。
当时的后勤部长张万和,其实从职位上来看的话,还比李云龙高一级呢!
现在李云龙都成了少将了,张万和活下来了,成为少将也是合情合理。
毕竟后勤部看上去是个清水衙门,但实际上后勤部却是极为重要。
一场大型的战役,打到中后期的时候,胜负手其实就在于后勤部的。
毕竟一场大型战役打到中后期,基本上都是相持阶段。
这种时候打的就不是兵力了,而是后勤补给。
谁的后勤补给来得快,就代表着谁的弹药更多,弹药多就能保证火力,继而取得战役的胜利。
即便张万和搞的是后方保障,但他的军功却是一点都不比李云龙低。
仗一打起来,保证补给线的通畅,就是张万和的任务。
在这方面,他一直做的都很不错,他总是能够将补给,顺利的送到前线。
林汉笑着道:“原来您就是张万和,当初的张部长,我们军长时常还提起您。”
张万和闻言,好奇的道:“哦?李云龙那小子还记得我呢?他背后都是怎么说我的?”
林汉半开玩笑的说道:“说您抠门,当初为了十箱手榴弹,硬是和他扯了大半天。”
“哈哈哈哈!!!!”张万和大笑着道:“就知道他狗日的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那时候的十箱手榴弹,多他娘的金贵呀?还踏马说老子抠门,呸!要不是打不过他,老子真想抽他两耳光!”
听到这话,林汉也只是礼貌性的笑了笑。
随后,张万和道:“你的介绍信我看过了,你要担任枪械设计师?你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