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四合院对比,从普通住户开始变强 第三十五章 似乎成了冤大头?(求数据)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轧钢厂下班之后。
所有工人欢欢喜喜的走出轧钢厂。
工资领了,明天开始放假,后天过年。
今年的事情,算是彻底的结束了。
领了工资,不少工人去了附近的供销社,商场准备年货。
马武明骑着自行车缓缓的从轧钢厂行驶了出来。
路上,不少工人在看到马武明骑着自行车从身边经过,脸上都不由露出羡慕的神色。
这个时代,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已经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马武明的自行车非常新,一看就是刚买没几天。
再看马武明,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着实是让不少人打心底里羡慕。
有人忙碌了大半辈子,别说自行车了,存款都没有几个,养家也是勉勉强强。
马武明先是去了黑市。
买大米,买面粉没有粮票可不行。
在黑市花了十块钱,买了几百斤的粮票,马武明便向最近的供销社狂奔而去。
马武明买了二十四块钱的大米,这个时代大米一角两分钱一斤,二十四块钱的大米,足足有两百斤。
买了大米,马武明又买了五十斤面粉,买的是白面粉,足足两毛钱一斤,五十斤又花了马武明十块钱。
若不是马武明得到系统的新手礼包,马武明恐怕早就没有钱了。
同时,马武明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时代的物价看起来很低,事实上,相比于这个时代的工资,这个时代的物价,其实已经很高了。
单单是大米,面粉,按照马武明在轧钢厂的工资,便花了马武明两个多月的收入了。
这段时间,马武明可以说是花钱如流水。
关于收入来源的问题,马武明倒不是太多的担心。
毕竟他在轧钢厂工作了两年多,再加上他父母生前留下来的,这点,总该有的吧?
马武明随便一个理由,就能糊弄过去。
供销社的工作员看到马武明买这么多大米,面粉,立马便对马武明进行调查。
一次性买这么多大米,如果没有特殊原因,那肯定是不行的。
每个供销社的商品都是有量的,要是谁都这样买,那后面过来的人买什么?
马武明说明了情况,并且还亮出轧钢厂的身份,各种保证之后,马武明才顺利的将两百斤大米,五十斤面粉带走。
离开供销社。
马武明重重松了口气。
他能非常清晰的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约束力。
马武明还发现,不管是在哪个时代,娶一个媳妇,真的都是要掏空家底。
这个时代如此,前世也是如此。
唯一不同的是,两个时代的钱不同,购买力也不同。
马武明要是没有得到系统,没有获得系统的新手礼包,还有福天洞地这些。
马武明想要娶一门媳妇并不容易。
像这种大操大办,更是想都不要想。
这还只是普通人家娶媳妇要走的流程。
当然,还有那种很穷的,只是两个人领证,过门就可以了。
至于酒席什么的,根本不用想。
普通的酒席,没有几十元是办不下来的,像马武明这种四合院,住着一百多号人,摆一次酒席,可以说是大出血了。
没有百八十块钱,根本办不下来。
哪怕马武明接下来要动用福天洞地之中的蔬菜,和一些野味。
马武明依旧需要还五十块钱左右。
别看马武明买了大米,面粉就完全了。
接下来,马武明还要去准备一些饮料,一些酒水,以及做菜的调料。
这还是有四合院里那些人的帮忙了。
比如摆酒席的桌子,饭碗,还有大锅,柴火,有一部分都是四合院里的那些人负责帮忙的。
否则的话,需要花出去的钱,没有一百元以上,是解决不了的。
人多花的钱也多。
人少花的钱也少。
之前马武明忘记考虑这个问题,这才导致如今要大出血。
不然的话,普通四合院,摆一次酒席,顶多也就二三十块钱。
也好在马武明有点家底。
不然的话,马武明都不知道怎么收场。
突然,马武明也想明白了,为什么情满四合院基本上不摆酒席。
原因是,那么多人,谁家能遭得住啊!
也正是这个原因。
四合院的一众住户在听到马武明要摆酒席,才非常乐意,非常欢喜的帮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