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四爷往事 第八章 江湖鄙视链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四爷回去将此事说给哑巴一听,哑巴自然是对着四爷一顿痛骂。
原因无他,哪都有鄙视链,盗门的鄙视链更胜一筹。
像哑巴这样的,小偷之流,江湖上称为“佛爷”或“老荣”,南北方间略有差异。那是有真本事在身,只在街上趁人不备下手,从不伤人性命,走的是标准技术流。这是盗门鄙视链的顶端,鄙视所有其他盗门众人。
第二等是入室盗窃的,江湖上称为“闯啃”或“闯窑堂”。虽然主要是偷,但是偶尔撞见主人在家,那就改成明抢。故而并不全是靠手艺吃饭,沦为二等。
第二等中还有行骗的,江湖上称为“雁尾子”。这行收入极不稳定,虽是靠技术吃饭,但时常饥餐不定,也会干些铤而走险之事,故此也沦为二等。
第三等是拐卖人口的,江湖上称为“老渣”。晚清、民国时拐卖人口并不像如今这般声名狼藉,他们多半是从卖儿卖女之家买入之后,再卖给有需要的富庶人家或青楼之地。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有那没有江湖道义,偷抢贩卖的。故此排为三等。
第四等就多了,土匪,劫道之流等,均列为四等,没有一点技术,就是武力硬抢。
最次等的就是盗墓之流,江湖称为“父子伙”。这称呼就带着贬义,故盗墓贼多沿用三国时曹操设立的官职摸金校尉或汉代出现的发丘天官自称。古时封建思想严重,而且没有人愿意自己死后还被人开棺摸尸,因此盗墓之流名声最臭。
古时盗墓之流多为两人或以上作案,单人极少。一人下墓寻宝,另一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且两人多为血缘亲戚关系,这是为了防止在上面接活的人图财害命。
下墓的人把财物都传递上去了,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上面的人拉他上去。如果上面的人见财起意,当下墓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那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上面之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墓中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
故此才有了“父子伙”的江湖称谓。
一等看五等,那不是要多瞧不起有多瞧不起?哑巴气急也在情理之中。
“你骂小爷也没用,难道你还能将这差事推了?”四爷被那“阿巴”之声吵的心烦,又舍不得刚到手的勃朗宁,赶紧出言打断了哑巴。
“咱们偷摸的,没人知道。再说了咱们正大光明的从墓门走进去,怎么能叫盗墓呢?也就是上那阴宅走上一圈,去瞻仰瞻仰清朝工匠的能工巧计,是去.....是去学习观摩的嘛。”
四爷越说越没底,这种话连他自己都不信,更何况哑巴呢。果然,四爷刚说完,哑巴立刻反驳起来。
“哎呦喂,哑巴哥,快别念叨了。你连打鹧鸪的六块银元都舍不得,那进了清崇陵,里面的宝贝能少的了你的?我做主了,到时候把那皇冠给你戴上行不行?”
哑巴一听这话,立刻没了声音,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也扬了上去。哑巴鄙视盗墓之流是不假,可能戴上皇冠哎,那真是光宗耀祖了。
哑巴此刻早已做那白日之梦,幻想着自己戴上那闪着金光的皇冠,坐在皇位上挥斥方遒的样子了。越想越开心,越想越激动,嘴里喑哑笑声不时传出。
“好嘛,这就给你拿下了,小爷还以为要费一番力气呢。”四爷看着哑巴就差流出口水的样子,也是松了一口气。
先前有所犹豫皆是因为怕哑巴有所怨言。至于四爷自己,前朝的皇帝跟他本朝的官有什么情分可讲的?挖他!
其实之前四爷得知要挖皇陵内心还是十分激动的。封建帝制几千年下来,早已深入人心,将那皇权装扮的是既威严又神秘。如今能进那皇陵走上一圈可谓是吊足了四爷好奇心。
四爷搞定哑巴,立刻派军士将那修陵工匠带了过来。
一问之下,四爷兴趣大失。原以为那皇陵中应该是机关重重,防卫森严。
哪料想光绪皇帝玩了一手空城计,机弩飞箭、伏火毒烟一概没有。为了省钱,就连那墓门都是就地取材,从旁边山上寻的大青石板。
“嘿,照你这么说,光绪是个穷光蛋啊。那里头还能有金银财宝吗?”四爷一听这陵墓修的如此潦草,不禁偷偷瞅了瞅门外站岗的哑巴。
“有的,有的。”那工匠立刻保证起来。“小人只是修缮了墓道,墓门,还有后续的封土。主墓室那些王爷们都不让小的进去,不过小的偷偷看过,里面的墓墙上都镶着金边呢。”
四爷看着那工匠的眼睛,便信了八九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不是大清亡的快,光绪的陵墓岂会让他插手?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那陪葬之物定是少不了的。
四爷唤来军士,让他带那工匠去了偏屋。
哑巴这才进了屋中,没办法,此事须得小心为之,切不可漏了半点风声出去。
四爷向哑巴说了那墓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