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玄幻小说 > 唐宫双姝最新章节 > 第7章:金针渡厄(武德七年十月)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唐宫双姝 第7章:金针渡厄(武德七年十月)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长安城永兴坊的杜府内,雕梁画栋之下,丫鬟小厮们皆脚步匆匆,面色凝重,往来间衣角带风,只听见低低的抽噎声隐隐传来。

雕花大床上,昏睡着一名贵妇,面如金纸,气若游丝,往昔的雍容华贵已被病痛消磨殆尽,只剩一副形销骨立的孱弱身躯。

床边,七八位太医院的太医或蹙眉凝思,或摇头轻叹,手中的医书药典翻了又翻,却依旧毫无头绪。

“这脉象紊乱至极,虚浮无根,又时隐时现,莫不是心疾引发诸般脏腑衰败?可用药之后,却全无半点起色……”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医捻着胡须,满面愁容,话语中满是无力与挫败。

“张院使所言不无道理,然依我之见,杜夫人这病症怕是由来已久,积劳成疾,如今牵一发而动全身,棘手啊,棘手……”旁边一位中年太医附和着,额头豆大的汗珠滚落,砸在手中的医案上,洇湿了一片。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声此起彼伏,却终究只是原地兜转,寻不出一丝希望的曙光。

“让我进去!”门外突然传来喧哗声,“我是杜大人专门请过来的,要是耽搁了,小心你的狗命……”

房门戛然打开,慕心一袭素衣,疾步而入。

慕心望着榻上昏睡的贵妇。半月前接生的产妇竟是杜如晦之妻,此刻她腕间紫斑已蔓延至心口,太医署判的“鬼疰”二字墨迹未干。

不过片刻,她柳眉轻蹙,似是心中已有定夺。

“此非邪祟,乃败血症,需放血祛毒,再以黄连灌肠。”

慕心朱唇轻启,声音清脆却坚定,打破了屋内的嘈杂。

满堂哗然!

此言一出,仿若巨石入水,惊起千层浪。太医们先是一愣,继而纷纷投来质疑与不屑的目光。

“什么败血症!闻所未闻!黄毛丫头,信口胡诌!我等研习医道数十载,尚不敢轻言定论,你不过豆蔻年华,读过几卷医书,竟敢在此妄言?莫要贻误病情!”先前那位老太医拐杖重重一顿,吹胡子瞪眼,满是愤懑。

“就是,杜夫人身份尊贵,这等生死大事,岂能容你儿戏?速速退下,莫要添乱!”其他太医也随声附和,言辞间尽是对慕心的排挤。

慕心见状,并未慌乱,只是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坦然迎向众人:“小女子虽年幼,却自幼随师父遍尝百草,游历四方行医济世,所经疑难杂症不在少数。如今既敢开口,便有七八分把握,还望太医们莫要以资历论高下,错失救治良机。”

“总不能告诉你们我是中医世家兼在读医学博士吧!”慕心在心里暗道。

屋内一时剑拔弩张,僵持不下。这时,一直沉默不语、守在床边的杜如晦缓缓起身。他身姿挺拔依旧,虽面带倦容,却难掩那股沉稳如山的气场。目光在慕心与太医们身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定在慕心身上,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期许。

“诸位,我杜如晦多谢各位太医连日来的费心竭力。只是如今夫人危在旦夕,常规医法已无力回天,不若就信这姑娘一回。夫人与我伉俪情深,我实在不愿放过任何一丝希望。”杜如晦言辞恳切,声音虽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太医们面面相觑,虽心有不甘,却也碍于杜如晦的身份地位,不好再多做阻拦。

慕心见杜如晦力挺自己,心中一暖,微微福身行礼:“多谢杜大人信任,小女子定当竭尽全力。”言罢,从随身行囊中取出一个古朴的针匣,匣中长短金针错落排列,在微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

慕心深吸一口气,凝神静气,修长的手指轻轻拈起一根金针,找准杜夫人手腕处的穴位,缓缓刺入。她手法轻盈,如蜻蜓点水,却又精准无误,针入肌肤,竟不见一丝血珠渗出。随着金针落下,杜夫人原本毫无血色的面庞似有了一丝细微的颤动。

“哼,不过是些花拳绣腿,这等针法,我等在太医院从未见过,如何能治病救人?”有太医在旁冷哼一声,眼中满是怀疑。

慕心仿若未闻,手中动作不停,一根接着一根金针落下,或浅刺皮表,或深探经络,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片刻之后,杜夫人的脸色竟渐渐泛起一抹红晕,原本紊乱急促的呼吸也平稳了些许。

“这……这怎么可能?”太医们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看向慕心的眼神中已多了几分惊疑与震动。

慕心却无暇顾及旁人目光,她额头布满细密汗珠,神色愈发专注。此时,她手中金针一转,刺向杜夫人胸口一处要穴!

刹那间,杜夫人猛地咳出一口黑血,气息瞬间通畅,悠悠转醒。

“夫……夫人醒了!”丫鬟们惊喜交加,欢呼出声。

杜如晦一个箭步上前,握住杜夫人的手,眼中泪光闪烁:“夫人,你可算醒了,吓死为夫了……”

杜夫人虚弱地微笑,目光在屋内众人身上流转,最终定格在慕心身上:“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