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现言小说 > 天命废女想说不最新章节 > 第四十六章 女性基因与血脉传承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天命废女想说不 第四十六章 女性基因与血脉传承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蓝星的血脉遗传,从基因角度看,是一部母系遗传历史,即是一部线粒体DNA的遗传进化史。

一、本部分文字给出几个科学术语的概念定义,方便对下文的理解,可以跳过(关键词是“遗传”;可以将“遗传”等同于“人类血脉的传承”):

1、基因:它记录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并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可以认为,基因是生命的“密码”。

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依赖,演绎着生命的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因此,基因具有双重属性:物质性(存在方式)和信息性(根本属性)。

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信息的表现。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人类的基因工作组与果蝇的基本相似。

2、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缩写为DNA。它是生物细胞内含有的一种核酸——核酸是四种生物大分子之一。

DNA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所必需的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发育和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

2023年4月,科学家发现首个拥有两套DNA的动物—黄疯蚁。

3、线粒体: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powerhouse。其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

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上都有所不同。

线粒体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除了为细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4、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的所有生物(除病毒之外)均由细胞所组成。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功能是保护细胞内部的结构,维持细胞形态,并负责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和核膜之间,包含了大量的细胞器。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心,含有细胞的遗传物质。此外,细菌、真菌、植物的细胞还具有细胞壁结构。

二、本部分为小说正文:

1987年1月,开恩、思多金、韦尔讯将她们发明的一项基因遗传与追溯技术,写成了论文,发表在蓝星知名的《自燃》期刊上。在这篇论文里,她们首次将多种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基因变异相结合。

这篇论文中提到的技术,能利用细胞核外的线粒体(这类线粒体传女不传男,即是按照母亲-女儿-女儿的女儿等纯女性遗传线路进行遗传),向远古时代进行无限追溯,直至追溯到人类的第一位女祖!

这项技术的发现与应用,说明蓝星80亿人口,血脉相承、相亲,拥有同一位女祖!这位女祖,是人类共同的母亲!

这大大震惊了蓝星!

这篇论文,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对血脉传承的理解,颠覆了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知!给考古学上带来了惊涛骇浪!

因为,每个现代人细胞核外的细胞内部区域,都含有相同的一类线粒体(论文中提到的线粒体)。这类线粒体,拥有着自己独有的DNA。这类线粒体,可以进行无限的基因追溯。因此,追溯人类的遗传线路,利用这类线粒体,完全可以科学地追溯到人类的任何一代祖先:丽国某基因遗传小组,研究了世界上各个不同种族人群的线粒体DNA,发现全人类的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极小,平均歧异率只有0.32%左右。线粒体DNA是很难改变的,而线粒体DNA只能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此从逻辑上来说,全世界各种族居民最终都只能是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

再介绍一下这门基因追溯技术的具体成果:

可以跳过本段看下文:三位科学家选取了蓝星七个主要地区147名现代人的线粒体DNA作为总体样本。从这个总样本中,发现了133种不同类型的线粒体DNA,并把这些线粒体DNA用最短的树状图排列起来。在此过程中,三位科学家将研究中的所有能够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干扰的变量,比如人数、性别等等,进行了处理,并将其对结果的影响减至最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