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天命人 0010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天命人见百姓困苦,心中不忍。乃思良策,欲解民之倒悬。思之良久,乃决计上书官府,陈说利弊,恳请施仁政,以安百姓。
天命人乃具书曰:“夫今天下,百姓困苦,生计艰难。田亩荒芜,民不聊生。盗贼蜂起,乱象丛生。究其根源,皆因官府之政失其道也。苛捐杂税,民不堪负;徭役繁重,民力疲敝。官吏贪腐,鱼肉百姓。此等种种,实乃百姓之祸,国家之患也。
“吾闻古之圣王,以民为本,爱民如子。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民有田可耕,有屋可居,有食可饱,有衣可穿。如此,则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今官府当思古之圣王之道,改弦易辙,施仁政于民。
“其一,减赋税。百姓之财,来之不易。苛捐杂税,如重石压身,使民喘不过气。当减其赋税,使民有余财,以资生计。
“其二,轻徭役。民力有限,徭役繁重,使民不得休息,误农时,坏生计。当轻其徭役,使民有暇以耕织,以养家人。
“其三,肃吏治。官吏乃百姓之父母官,当以廉洁奉公为本。今官吏贪腐,鱼肉百姓,实乃国家之耻。当严肃吏治,惩治贪腐,选贤任能,使官吏皆为百姓谋福祉。
“其四,兴水利。水利乃农业之本,无水则田亩荒芜,百姓饥馑。当兴修水利,筑堤堰,开沟渠,使水旱从人,百姓无饥馑之患。
“其五,重教育。民智未开,则国家难以强盛。当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使百姓知礼仪,明大义,为国家之繁荣贡献力量。
“吾深知官府之政,关乎百姓之生死,国家之兴衰。今吾冒死上书,恳请官府施仁政于民,以解百姓之倒悬,安国家之社稷。若官府不从,吾虽一介草民,亦当为百姓之福祉,挺身而出,不惜一死。”
天命人书毕,乃亲往官府,呈上书文。官府守吏见天命人,貌不惊人,衣不华贵,乃轻视之,曰:“汝乃何人?竟敢上书官府?”天命人曰:“吾乃一草民,见百姓困苦,心中不忍,故上书官府,恳请施仁政。”守吏曰:“汝之书文,吾当呈于上官。然上官繁忙,未必能阅。汝且回去,等候消息。”
天命人无奈,只得回去等候。数日之后,仍无消息。天命人心中焦急,乃再次前往官府。守吏见天命人又来,厌烦之,曰:“汝之书文,上官已阅。然上官以为汝乃一草民,不知政事,所言皆是虚妄之词。官府之政,自有其道,无需汝等草民置喙。汝且回去,勿再来扰。”
天命人闻之,心中悲愤。曰:“吾所言皆是为百姓着想,何虚妄之有?官府若不从吾言,百姓之苦何时能解?”守吏曰:“汝若再敢胡言乱语,吾当以扰乱官府之罪治汝。”天命人叹息而去。
归途中,天命人心中愤懑难平。思及百姓之苦,官府之不作为,心中暗下决心,若官府不可为,吾当聚众起义,以图推翻暴政,解民之倒悬。然起义之事,非同小可,需谨慎谋划。天命人乃四处走访,察民情,探民意,结交豪杰之士,为起义之事做准备。
一日,天命人遇一老者,鹤发童颜,气质不凡。老者见天命人,曰:“吾观汝之气色,非凡人也。然汝面带忧色,所为何事?”天命人见老者不凡,乃具言上书官府之事及心中之愤懑。老者曰:“官府腐败,不可救药。汝欲起义,乃大义之举。然起义之事,艰难险阻,需有坚定之信念,过人之谋略,方能成功。”天命人曰:“吾深知起义之事不易,然百姓之苦,实难忍受。吾愿为百姓之福祉,不惜一死。”老者曰:“善哉!汝有此心,必能成功。吾有一言,赠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汝当以民为本,施仁政于民,方能得百姓之拥护,成就大业。”天命人拜谢老者,曰:“吾当铭记此言,以民为本,施仁政于民。”
此后,天命人更加坚定了起义之决心。他四处奔走,宣传官府之暴政,唤起百姓之反抗意识。同时,他积极结交豪杰之士,谋划起义之事。百姓闻天命人之言,皆感其诚,纷纷响应。豪杰之士见天命人有勇有谋,心怀百姓,亦倾心归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命人的势力逐渐壮大。他深知,起义之事,迫在眉睫。然而,他也明白,官府势力强大,不可轻举妄动。他必须等待时机,一举推翻暴政,解民之倒悬。
在等待时机的过程中,天命人不断完善起义计划,加强队伍建设。他制定了严格的军纪,要求将士们秋毫无犯,爱护百姓。他还设立了军事指挥机构,选拔有才能的将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天命人也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揭露官府之暴政,宣传起义之正义性。他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歌谣,传唱于百姓之间,激发百姓之反抗精神。他还派遣使者,联络各地的反抗势力,共同对抗官府。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天命人终于等到了时机。官府内部矛盾激化,军队士气低落。天命人认为时机已到,乃决定发动起义。他召集将士们,慷慨激昂地说:“今日,我们将为百姓之福祉,为国家之未来,奋起反抗暴政。我们要以坚定之信念,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