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天命人 0025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忽一日,有细作疾驰而归,神色惶遽,跪于天命人之前,曰:“主公,吾等探得官军内部生隙。其将校之间,争权夺利,互不相容。士卒亦心有怨言,士气低落。”天命人闻之,目露精光,抚须沉思。少顷,曰:“此乃天赐良机,不可失也。”
遂召诸将谋士,聚于帐中。天命人立于上,神色凝重,曰:“今细作来报,官军内部生隙。吾等当如何处之?”帐下诸将议论纷纷。有将曰:“主公,官军既生内乱,吾等当速速进兵,一举破之。”另有将曰:“不可轻动。官军虽有内隙,然其兵力尚众,不可贸然出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天命人静听诸将之言,微微颔首,曰:“诸君所言皆有道理。然吾以为,此时当定计奇袭,方可收奇效。”众将皆惊,曰:“奇袭?官军势大,吾等如何奇袭?”天命人笑而不答,命人取来地图,铺于案上。指图而言曰:“诸君且看,此处乃官军营地之侧,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吾等遣一军伏于此,待官军不备,突然杀出,可收奇效。”
众将观图,皆点头称是。然又有将曰:“主公,此计虽妙,然官军岂无防备?若吾等伏兵被其发现,恐反遭其害。”天命人曰:“吾已思之。吾等可先遣一军,佯攻官军正面,吸引其注意力。待其全力应对正面之敌时,伏兵再出,必可成功。”众将皆服,曰:“主公之计,甚妙。”
天命人遂命一将率精兵五千,佯攻官军正面。又命一将率精兵一万,伏于官军营地之侧。其余诸将,各守本营,以备不时之需。部署既定,诸将各领命而去。
且说那佯攻之将,率五千精兵,直逼官军正面。官军见起义军来攻,急忙列阵迎敌。双方激战,杀声震天。起义军奋勇向前,官军亦拼死抵抗。一时之间,难分胜负。
官军主将见起义军攻势凶猛,心中大惧。急调诸将,全力抵御。然其不知,此时伏兵已悄然就位,只待时机一到,便即杀出。
伏兵之将,率一万精兵,伏于暗处,密切关注战场局势。见官军全力应对正面之敌,无暇他顾,心中暗喜。乃命士卒,做好出击准备。
激战多时,起义军佯攻之将见时机已到,遂命士卒徐徐后退。官军主将见起义军后退,以为其力不能支,心中大喜。急命诸将,乘胜追击。
官军诸将得令,率军追杀。一时之间,官军阵型大乱。此时,伏兵之将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一万精兵如猛虎下山,突然杀出。官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
起义军伏兵冲入官军阵营,如入无人之境。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官军士卒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官军主将见势不妙,欲整军御敌,然已无回天之力。
起义军两路夹击,官军大败。士卒死伤无数,降者甚众。官军主将见大势已去,率残部仓皇逃窜。
天命人闻捷报,大喜。乃率诸将,亲往战场。见官军尸横遍野,心中感慨万千。曰:“官军虽势大,然内部不和,终致败亡。吾等当以此为戒,团结一心,方可成就大业。”
众将皆曰:“主公所言极是。吾等愿誓死追随主公,共创大业。”天命人点头称善,命人收拾战场,安抚降卒。又命诸将,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自此,起义军声威更壮。四方百姓,闻起义军大胜官军,皆纷纷来投。天命人之名,传遍天下。然天命人深知,起义之路,任重道远。不可有丝毫懈怠。
卷十四
二十六章
官军既败,朝廷震恐。乃下诏罪己,欲励精图治,以平起义。然朝中奸臣当道,贪污腐败,民怨沸腾。皇帝虽有悔意,然无力回天。
天命人乘胜追击,连克数城。官军望风而逃,不敢与之交锋。起义军势力日益壮大,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一日,天命人聚众商议,曰:“今官军大败,吾等当如何进兵?”诸将谋士各抒己见。有将曰:“主公,官军虽败,然其兵力尚众。吾等当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不可冒进。”另有将曰:“不可。官军新败,士气低落。吾等当乘胜追击,一举攻克京城,推翻暴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天命人静听诸将之言,微微颔首,曰:“诸君所言皆有道理。然吾以为,此时当分兵两路。一路继续追击官军,扩大战果;一路则绕道而行,直逼京城。如此,可使官军首尾不能相顾。”众将皆服,曰:“主公之计,甚妙。”
天命人遂命两将,各率一军。一将率精兵五万,继续追击官军;一将率精兵三万,绕道而行,直逼京城。其余诸将,随天命人坐镇中军,统筹全局。
且说那追击官军之将,率五万精兵,一路追杀。官军残部,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起义军所过之处,百姓皆欢呼雀跃,箪食壶浆以迎之。
而那绕道直逼京城之将,率三万精兵,昼伏夜行,小心翼翼。历经数日,终于抵达京城附近。京城守军见起义军突然出现,惊慌失措。急忙关闭城门,严加防守。
起义军围城数日,不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