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天命人 0027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此役既毕,起义军之声威,愈益壮盛。四方百姓,闻风而附,如水之归下焉。
初,官军与起义军战于重镇之外。官军恃其众,列阵严整,旗幡蔽日,戈矛如林。起义军虽寡,然士气高昂,无所畏惧。天命人亲率精锐,居中指挥。左右两翼,各遣勇将以当之。战鼓擂动,杀声震天。官军先以弓弩齐发,矢如飞蝗。起义军则以盾牌为护,徐徐而进。及近,双方短兵相接,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天命人见官军势猛,乃令一军绕至敌后,击其不备。官军大乱,阵脚松动。起义军乘势猛攻,锐不可当。官军溃败,死伤无数。此役,起义军获大胜,缴获辎重无数,军威大振。
战后,四方百姓,皆感起义军之英勇,且闻天命人有济世之心,遂纷纷来投。有老幼携家带口而至者,有壮士弃农从戎而来者。天命人皆善纳之,分以衣食,编为队伍。又选贤能之士,以教之武艺,训之军纪。
不数日,起义军之势,愈益浩大。天命人乃召集诸将,商议进取之策。有将曰:“今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宜乘势进兵,直取京城。”有将曰:“不可。官军虽败,然其势犹存。且京城守备森严,我军若贸然进攻,恐难取胜。宜先取周边州县,巩固根基,徐图进取。”天命人沉思良久,曰:“二将之言,皆有道理。然吾以为,进兵京城,虽险而可为。当今朝廷腐败,民不聊生。我军若能一举攻克京城,必可震慑天下,使四方响应。但此事须谋定而后动,不可轻举妄动。”
于是,天命人命诸将各归其部,整军备战。又遣细作,潜入京城及周边州县,察其虚实。同时,广纳贤才,以充幕府。凡有智谋之士,勇冠三军之将,皆礼而用之。
数日后,细作回报,言京城官军,虽众而心不齐。部分将领,贪生怕死,克扣军饷,士卒多有怨言。周边州县,守备空虚,民心向背。天命人大喜,曰:“此天助我也。”遂命一军佯攻周边州县,以惑官军。自率主力,秘密向京城进发。
途中,遇官军小股部队,皆迅速击灭之。行至京城近郊,天命人下令扎营。营寨坚固,防备严密。又命士卒,不得骚扰百姓,违者严惩。百姓见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皆赞之。
此时,京城之内,朝廷闻起义军将至,惊恐万状。皇帝急召群臣商议对策。有大臣曰:“陛下,起义军势大,不可力敌。宜遣使求和,许以重利,或可免祸。”有大臣曰:“不可。起义军乃叛逆之徒,若与之和,必损朝廷威严。宜调各路大军,围剿之。”皇帝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
而起义军这边,天命人正与众谋士商议攻城之策。有谋士曰:“京城城墙高厚,守备森严。我军若强攻,恐伤亡惨重。宜用计取之。”天命人曰:“善。卿有何计?”谋士曰:“可遣细作混入城中,散布谣言,扰乱军心。又可派人联络城中百姓,许以好处,使其为内应。待时机成熟,我军再一举攻城。”天命人从其计,命人依计而行。
数日之后,城中谣言四起,官军人心惶惶。又有百姓暗中与起义军联络,愿为内应。天命人见时机已到,下令攻城。起义军将士,奋勇向前,如猛虎下山。城上官军,奋力抵抗,矢石如雨。然起义军士气高昂,毫不退缩。
正在双方激战之时,城中百姓,按约定打开城门。起义军一拥而入,官军溃败。皇帝见大势已去,欲逃。被起义军截获。天命人入城,百姓欢呼雀跃。
此役之后,起义军声威更壮。四方百姓,闻之皆来投。天命人安抚百姓,整顿秩序。乃大赦天下,废除苛政。百姓感恩戴德。又选贤任能,治理国家。国家渐趋稳定,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
天命人深知,不可骄傲自满,仍需谨慎行事。乃继续整军经武,严明军纪。又广纳贤才,礼贤下士。四方之士,争相归附。起义军之势,如日中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