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天命人 0005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一日,天晴气朗,微风拂面。天命人独坐于庭,手捧一卷古籍,正沉浸于书中之妙境。忽闻门外传来一阵轻微之脚步声,节奏沉稳,似有非凡之人将至。天命人微微抬首,心中略有疑惑。
未几,门扉轻启,一老者缓步而入。此老者面容清癯,眉须皆白,然双目炯炯有神,气质超凡脱俗。身着一袭素袍,腰间系一古朴玉佩,举手投足间,尽显仙风道骨之态。
天命人见状,连忙起身,拱手作揖道:“不知长者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老者微微一笑,摆手示意天命人不必多礼,缓缓说道:“吾闻汝之名久矣,今日特来一会。”天命人谦逊道:“小子不才,何劳长者挂念。敢问长者尊姓大名?”老者捋须道:“吾乃一隐世之人,名号不足为道。今日前来,乃有要事与汝相商。”
天命人恭敬道:“长者请讲,小子洗耳恭听。”老者目光深邃,凝视天命人良久,而后郑重道:“汝乃天命所归之人,当有济世之才。”天命人闻之,心中大惊,疑道:“吾何德何能,敢当此誉?”
老者微微颔首,道:“汝不必妄自菲薄。吾观汝之面相,气宇非凡,眉宇间有浩然之气。且汝自幼聪慧,博学多闻,通经史子集,善琴棋书画,又待宾客有礼,言论高妙,声名远扬。此皆非凡之象,非寻常人所能有也。”
天命人惶恐道:“长者过奖矣。小子虽略有学识,然距济世之才甚远。且天下之大,贤能之士众多,小子岂敢当此重任?”老者沉声道:“非也。天下虽大,然能担此重任者,唯汝一人而已。今之世,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唯有汝能挺身而出,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天命人沉思良久,道:“小子虽有心济世,然力有未逮。且不知当如何为之?”老者微微一笑,道:“汝不必担忧。吾今日前来,便是为汝指点迷津。汝当广结豪杰之士,积聚力量,待机而动。待时机成熟,便可举义旗,推翻暴政,拯救百姓。”
天命人犹豫道:“此举风险甚大,若失败,恐累及众人。且吾恐自身能力不足,难以成事。”老者正色道:“汝乃天命所归之人,必有神灵护佑。且汝心怀仁义,志在济世,必能得到百姓之拥护。只要汝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必能成功。”
天命人仍心存疑虑,道:“长者所言,虽有道理,然小子实难相信自己乃天命所归之人。”老者道:“汝可曾记得,汝出生之时,紫气东来,瑞光满室?此乃上天之兆,预示汝乃非凡之人,肩负重大使命。”
天命人回忆起出生之时之异象,心中略有动摇。然仍不敢轻信,道:“此或许只是巧合而已,岂能作为天命之依据?”老者道:“非也。此乃上天之示警,不可等闲视之。且汝成长至今,所遇之事,皆非偶然。汝之聪慧、博学、善德,皆为上天所赐,为汝日后济世之资。”
天命人陷入沉思,心中纠结不已。一方面,他对老者之言半信半疑,不敢轻易相信自己乃天命所归之人;另一方面,他又心系百姓之疾苦,渴望能为百姓做些事情。良久,天命人缓缓抬起头,道:“长者之言,小子谨记于心。然此事重大,小子需时间思考。”
老者点头道:“善。此事确需慎重考虑。吾相信汝终会做出正确之抉择。吾今日所言,望汝深思之。待汝下定决心之日,吾再来与汝商议具体事宜。”说完,老者转身欲离去。
天命人连忙道:“长者且慢。小子尚有一事不明,敢问长者为何认定小子乃天命所归之人?”老者停下脚步,回头道:“吾观天下之势,已有数载。今之世,乱象丛生,民不聊生。唯有一德才兼备之人,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吾遍寻天下,唯汝符合此条件。且吾夜观天象,见紫微星光芒大盛,指向汝之所在。此皆为天命之兆,不可不信。”
天命人听之,心中震撼不已。他虽对天象之说不甚了解,但老者之言,却让他感受到了一种莫名之压力与责任。老者离去后,天命人独坐于庭,思绪万千。他反复思索着老者之言,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数日之后,天命人仍未做出决定。他心中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一方面,他渴望能为百姓做些事情,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承担如此重大之责任。若贸然行动,失败之后,不仅自己会陷入危险之中,还可能会连累众多无辜之人。
正当天命人陷入沉思之时,一位好友前来拜访。此友与天命人自幼相识,志趣相投,关系甚笃。好友见天命人愁眉不展,便问道:“兄台为何事如此忧愁?”天命人遂将老者之事告知好友。
好友听后,沉思片刻,道:“兄台此事,确需慎重考虑。然吾以为,兄台不必过于担忧。兄台之聪慧、博学、善德,吾等皆有目共睹。且兄台心怀仁义,志在济世,此乃难得之品质。若兄台能挺身而出,必能得到众多豪杰之士之拥护,成就一番大业。”
天命人叹道:“吾虽有济世之心,然恐力不从心。且此事风险甚大,若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