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天眼启示录:古墓之谜 第2章 六壬极乐盘(1)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他强打精神向前走了十几米,再无其他机关。甬道尽头孤零零地摆着一张铁供桌,上面放着一只方形铁盒。刘大脑袋身体后仰,用手指挑开铁盒,并没什么机关埋伏,他用手电筒向盒内照去,顿时金光灿然,耀得他睁不开眼睛。
铁盒内静静地放着一个圆形金盘,通体用纯金制成,上面刻着精美无比的花纹。
石门阵
2011年春初,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兴平县。
这片土地是汉武帝刘彻的安息之所,也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马超的出生地。兴平县的西郊,有一个名为茂陵村的小村庄,因靠近汉武帝的茂陵而得名。村中人口稀少,大约只有百户人家,大多数男性村民都外出到县城或咸阳市工作,留下的多为妇女和儿童,以及一些无所事事的男子。尽管已是春意渐浓的三月,关中地区春色满园,但茂陵村依旧显得冷清,即便是在白天,也难见人影。
在村庄的西侧,住着一位丁姓寡妇,她的丈夫在两年前因工地事故不幸去世,留下她和五岁的儿子小宝相依为命。
某日午后,丁寡妇在屋后的菜园里除草,而小宝则抱着一只邻居赠送的野兔玩得不亦乐乎。野兔敏捷地从院前跳到院后,最终窜进了厨房的灶坑里。
丁寡妇在院前大声提醒:“小宝,别跑太远,妈妈很快就要准备晚餐了!”
“好的,我要和野兔玩!”小宝玩得正高兴,随口回应。
陕西农村的灶坑与北方的有很大不同,西北地区的家庭通常几代同堂,需要使用大锅烹饪,因此灶坑修建得较大,且由于长年累月烧柴,砖块被熏得黑而脆,每隔几年就需要拆除一层砖,十年后重新砌上。丁寡妇家有两个灶坑,一大一小,由于家庭成员不多,大灶已经两年未使用,也未曾生火。
野兔跳进大灶坑后不愿出来,小宝焦急地跳进坑中捉它。野兔灵活地转弯,小宝在追逐中不慎撞上了废弃灶坑的砖壁,砖壁随即崩塌,露出了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野兔慌忙跳入洞中,小宝蹲在洞口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回家取手电筒。他发现洞内是一条砖砌的狭窄通道,好奇心驱使他不顾恐惧,瘦小的身体费力地爬进了洞里。
丁寡妇锄草累了,满头大汗,准备进屋做饭时发现儿子小宝不见了。她焦急地四处寻找,最终在厨房的大灶坑里发现了那个洞口。
她心中一惊:这里何时出现了这样一个洞?她靠近洞口,发现洞口附近的砖块颜色与众不同,她向洞内喊了几声“小宝”,却无人回应。丁寡妇心跳加速,意识到小宝的失踪与这个洞口有关,但由于洞口太小,成年人无法进入,她急忙跑出去寻求帮助。
村路上人烟稀少,邻居家的大门紧闭,大家都去城里工作了。丁寡妇焦急之际,看到刘大脑袋在村西边嗑着瓜子,慢悠悠地走来,她立刻上前求助。
刘大脑袋是村中有名的狡猾之人,年近五十仍是单身,妻子和孩子多年前就离家出走了。陕西作为古都,古墓遗迹众多,他凭借几分机智,经常从事倒卖古董文物的活动,生活还算宽裕。他看到丁寡妇神色慌张,起初以为她又被村里的某个老鳏夫骚扰,听完她的叙述后才意识到情况紧急,他四处张望确认无人注意后,便和丁寡妇一同前往她家的厨房。
刘大脑袋也算是半个文物专家,他仅凭触摸就知道这洞口周围的砖块非同寻常,而是宋代之前的“青铁砖”,这种砖在烧制时掺入了铁粉,比普通砖更坚硬沉重。他再嗅了嗅洞内,有股铁腥味,心中暗喜,低声对丁寡妇说:“这似乎是古代战争时挖掘的行军暗道,你先不要声张,我去叫人帮忙!记住,千万不要泄露消息,否则小宝的生命会有危险!”
丁寡妇吓得连连点头。刘大脑袋迅速离开丁家,直奔村南,召集了杜得财、杜得福兄弟,又去了孙全柱家。
“全柱,快把你那把古陶壶拿出来!”刘大脑袋催促道。
孙全柱身材壮实,但头脑简单,年近三十还未娶妻。这几年跟随刘大脑袋挖掘古墓寻宝,赚了不少钱,在他心中,刘大脑袋就像红太阳一样。听到刘大脑袋要陶壶,他立刻去里屋的樟木箱子取出陶壶,交给刘大脑袋。
“李哥,你怎么突然这么急?”
刘大脑袋抱着那把破旧的古陶壶,指着上面的花纹说:“得财,你看,这地图越看越像我们茂陵村,这个小红点的位置就是丁寡妇家!”
杜得财兄弟是全县最好的木匠,接过陶壶一看,确实如此。“那又如何?”
刘大脑袋简单说明了刚才的情况:“丁寡妇家的灶坑很可能就是一个古墓,陶壶上刻有八只飞雀,可能代表八鸟阵,快带上破阵的工具跟我走!”
得财兄弟和全柱没有犹豫,立刻带上平时工作的工具,装进大旅行袋,背着来到丁寡妇家。丁寡妇已经急得团团转,刘大脑袋安慰她:“别急,把院门锁好,在这里守着,不要让任何人进来。”
丁寡妇含泪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