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天眼启示录:古墓之谜 第4章 六壬极乐盘(3)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这是个精致无比的纯金圆盘,中间以雕着云朵纹的金柱为轴,圆盘由十三个直径不同的金环组成,可以分别转动。每个圆环上均刻着形状复杂诡异的线条,有圆有扁,有直有弯,最中央的第七圆环上还有个醒目的红点。
老教授用手分别转动不同的圆环,十三个圆环上的花纹便组成不同的图案,有点像拼图游戏。他手持放大镜,仔细地看着刻在金盘底部的几行隶书小字:
六壬极乐盘,天眼现神通。寻至仙山处,可观大无穷。
看着看着,老教授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他拿起旁边一本破旧不堪的古籍书,对比半晌之后,脸上露出兴奋神色,口中喃喃地道:“六壬极乐盘天眼难道真是它?世上真有这种东西存在?被我林之洋得到了?可这仙山又指的什么?”
一连串的设想令他激动得心脏不舒服,连忙起身到豪华书桌的抽屉里找了几粒药用水服下,这才好些。过了一会儿却又黯然神伤,接着站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似乎拿不定主意。
最后老教授忽然把牙一咬,猛地将拳头砸在书桌上。他走到对面墙上的一幅董其昌仕女图前,双手捏住上面的画轴两端,分别轻轻一按,然后将画轴揭下,露出了墙里的金属保险柜门,先在柜门上数字键盘拨了串数字,再把右手大拇指往一个凹下去的金属圆盘里一按,保险柜“咔”地弹开。
打开保险柜,老教授拉开小抽屉取出一个相册。翻开相册,里面都是发黄的旧照片,从相貌来看,应该是老教授年轻时与一些人的合影,背景多是些荒山、土坡。他拿出其中一张,上面是年轻时的老教授和一个瘦长脸男人,两人共同捧着两尊还沾着泥土的瓷瓶,照片上的老教授显然还不到四十岁,而那瘦长脸男人则是一脸麻子,两人脸上均洋溢着喜悦之色。
老教授出神地看着这张照片,目光专注,似乎思绪也顺着照片飞到了那个年代。他自言自语地说:“常天喜啊常天喜,看来咱俩的缘分还没尽呐,嘿嘿!”
古玩市场
西安市朱雀路古玩市场里人头攒动,顾客众多,来来往往。这个古玩城是全陕西最大的,古玩店一家挨一家,这里的古玩店不比北京琉璃厂差,有的店家把很多东西摆在门外,任顾客随意拿起来挑选,这种店其实已经称不上是古玩店,而更像是杂货店,门口摆的东西除了瓷器景泰蓝、手串香珠、铜钱大洋之外,还有很多近现代的东西,像未开刃的指挥刀、毛章、美制钢盔、军用水壶、皮革枪套、武装带等等,品种倒是很全,不时有人驻足观看。
再往市场深处走,则都是一些相对来讲比较专业的铺子了。这里的店主很少将东西展示在外头,一般都是放在店内,你想看就进来看,转几个钟头不买也没关系。这种店里的古玩真货相对多些,凡是有些文物知识、专程来西安淘宝的人,一般都是直接选择在这种店里晃悠。有时运气好,也能找到不少好东西,比如口塞1、笔洗、镇纸、顶戴石之类的。
注/口塞:古代死者下葬之前被塞在口中的玉石,多雕刻为蝉状,喻意死者可像蝉蜕皮那样获得来生。
现在正是五月中旬,陕西已是初夏,这天又赶上星期一,俗话说:礼拜一买卖稀,到了下午就更没多少人了,除了来闲逛打发时间的老者,就是专门捡漏的淘宝人,气氛颇为安静。
一家名叫“盛芸斋”的古玩店里拥了很多人,大家都围着看什么东西,与旁边安静的店相比很是显眼。
唐寻在古玩市场里转了半天,没看到什么好东西,不由得有点泄气。这是他第三次来西安了,前两次也是借单位出差之机到这里逛逛,现在他发现,这古玩市场的真品是越来越少,假货倒是越仿越精,连很多长年钻研古玩的人也不敢轻易出手——怕打眼。
唐寻是沈阳人,在一家没什么油水的小杂志社《鉴宝》当编辑,俗话说:少壮不努力,长大当编辑,这是个被称为最不需要方向感的职业,可唐寻喜欢文学,又对古玩、文物、考古之类的东西感兴趣,于是仍选择了这个职业。他看到这家“盛芸斋”很热闹,于是也凑上去看。屋中央放着花梨木圆桌,上面摆着一个做工精巧、金灿灿的圆盘,圆盘底部用红绸包着。店主是个瘦长脸中年人,端坐在桌旁,捧着紫砂壶喝水,不动声色地看着面前这些吵闹的人们。
“纯金的吗?是不是算命用的东西?”
“不可能,上面没有天干和地支,依我看倒像是周文王卜卦用的。”
“卜卦的?刻封符了吗?不懂就别乱说!”
“我看啊,其实这就是个拼图。”
“你懂那你说说?”
大家七嘴八舌吵得欢,唐寻挤进半个脑袋看了一会儿,随口自言自语道:“六壬极乐盘”
有人讥笑他道:“什么叫六壬极乐盘?你说的是欢喜佛吧?哈哈哈!”众人哄笑起来,唐寻自己也跟着笑了。他身边站着一名四十开外男人,额头有一道浅疤,从气度来看城府颇深,他仔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