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万祖之山 第十七章 夜来风雨声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我上前拉住伍哥,他看了我一眼嘴里喃喃道:“是他们,他们会听雷…”听雷?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听对了。
我接连喊了几声,伍哥眼里才恢复一片清明。我问他刚刚在说什么,可这次他却又闭口不言,我理了理头发忍住要发火的冲动。
现在这个情况我真的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好像所有人都知道,唯独瞒着我,一种被孤立的感觉涌向我的心头。
伍哥见我暴躁的模样,手放在我肩头:“先跟腐爷汇合再说,他比我知道的多。”我收拾了自己的心绪,随后点头,伍哥继续在前面带路。
这一路我们再没说过话,走进林子深处,老远我就听见了腐爷他们说话的声音。我们慢慢靠过去,陈燃最先看到了我们朝我们走过来:“淮哥你来了啊!”我没那个心情理他,而是直接朝腐爷走过去。
腐爷看我和伍哥气氛有点不对问道:“淮子,怎么了?”
我想了一下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气氛就在逐渐变尴尬之际,伍哥替我开了口:“我们遇见听雷那伙人了。”腐爷明显愣了一下,随后说:“这样啊,没想到他们竟然在这,这下事情变得有些棘手了。”
一旁的陈燃也是一脸懵:“腐爷,你们说什么呢?什么叫听雷?”腐爷倚在树上,抬起头望向天空反问我们:“你们听过清朝的焦四没有?”我跟陈燃互看一眼,彼此都摇摇头。
腐爷继续说:“据传清朝时期,有一位善于通过声音来寻找墓穴的人,此人名为焦四。他曾在打雷时寻找墓地,根据回声能准确判断出墓葬的位置。不过解放后这群人就消失了,或许你们碰上的是焦四的后人。”
我知道寻墓有四种方法即:“望、闻、问、切”但这跟中医上的看诊完全不一样。
“望”即看风水,看草木。经验丰富的盗墓者大多擅长风水之术,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由于古人迷信风水,因而多数古墓都建在“风水宝地”上,如依山面水之处,尤其是古河道的拐弯处,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
此外,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盗墓者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庄稼的长势会比旁边的差一些。
“闻”即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如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墙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这些特殊物质散发的气味,一般人难以察觉,而寻墓者总能敏锐地辨别。
“问”就是踩点。寻墓者一般都能说会道,尤其善于与老人谈古论今。每到一处,他们便会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的身份,拜访当地的老人,通过交谈,从当地传说中获取有关古墓的信息。有时他们也会通过当地史志搜罗信息。
“切”,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是指发现古墓后,根据地表的地势等情况,准确地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墓穴;二是打开墓中棺椁后,没有遗漏地摸取死者身上的宝物;三是触摸到文物后,即能判断其为哪个朝代的文物、价值有多大等。
而听雷这一族,应该属于“闻”的另一面。腐爷说完这些伍哥补充道:“他们好像要利用我们找什么东西,大伙最近都注意点,别让人踩了尾巴。”
说完这些,腐爷他们拿着东西就继续挖了起来,我才看见周围已经有一些盗洞了,接着一股子的土腥味扑鼻而来,我发现这块草地与其他的都不同,腐爷他说不定还真找对了地方。
我拿过一旁的工兵铲也加入了队伍,我感觉差不多的时候腐爷突然叫了停。
我有些不解的看着他,腐爷叫我们所有人上来后,专门在土坑上掩了点杂草。给人一种走得匆忙而来不及掩盖的感觉。
做完这些,他对我们说道:“这个盗洞主要的作用是掩人耳目。最近我发现咱们的院子周围多了很多的声音,想来我们的进入已经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特别是村上铲地皮的,最好不要跟他们起直接冲突,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
我们都非常赞同腐爷说的话。伍哥提醒我们明后天会有雨,外出的同时要注意听雷的人,要是被弄去替他们蹚雷就不划算了。可没想到腐爷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晚半夜迎来了一场暴雨,雨点把树叶打的直响。突然一个雷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2点左右了,收拾了心情翻个身准备继续睡,却又来了尿意。
我在床上拖了一会儿,盼望着能自己睡过去。但是事与愿违,拖了十分钟左右也不见有睡意,我认命的起床,披上我的大衣去了厕所。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使居住条件提高了不少,厕所都是独立的卫生间,家家都有太阳能热水器,倒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挨着猪圈上厕所。
我慢条斯理的来到厕所,由于院子里的灯能直接照进厕所,我也就没有开灯。上完洗手的时候忽地看见个人影飘了过去,我立刻出门跟了过去。我扶着墙,探出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