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幻侠小说 > 问盏最新章节 > 第一卷 第三章乱世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问盏 第一卷 第三章乱世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不知不觉间,两年时光悄然流逝,犹如指尖的沙粒,轻轻滑过,不留痕迹。

宋司业已在徐师的学堂里苦读了整整两年。这一年,他刚好十八岁。在这座繁华的古都洛阳,他已生活了十个年头。十年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回想起入学之前的八年,在饥饿与贫困的边缘摸爬滚打,他的心中依旧有些沉重。

那时候的他,每日为了生计奔波,风餐露宿,受尽了人间的冷暖。然而,自从两年前,他有幸进入徐师的学堂,一切都仿佛有了转机。徐师赠他书籍,教他儒学,他仿佛一棵干涸的小树,终于得到了甘露的滋养,开始茁壮成长。如今,他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足,尤其是手中那本已经翻得有些卷边的《论语》,更是他珍视的宝物。

这两年中,徐师悉心教授《论语》,其他的学生们早已对重复的内容感到厌倦,课堂上时常有人心不在焉,甚至偷偷打瞌睡。只有宋司业,每日依旧全神贯注,认真聆听,生怕错过一个字。对他来说,《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无限的智慧,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慢慢体会其中的妙处。他深深明白,自己的基础还很薄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正是徐师的教诲,时常在他耳边回响: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司业铭记在心,成为他奋发向上的动力。

今年的元旦,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整个洛阳城都被银装素裹。然而,这一天却给宋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徐师特意将他叫到书房,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

“司业,辛苦你了,这是为师送给你的一本书,希望你能好好研读。”徐师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古旧的书籍,封面已有些泛黄,但依旧保存完好。

宋司业接过书,抚摸着书皮,心中激动万分:“老师,这……是什么书?”

徐师笑而不语,只是示意他回去慢慢看。回到家中,宋司业迫不及待地点燃了油灯,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书中以古时的政事和历史为例,深入浅出地谈论着儒法政道之间的关系。他越看越兴奋,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他总是听到一些同门热衷于大谈孔圣之言,什么“箪食瓢饮,回也不改其乐”,什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听起来深奥无比,却似乎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但是这本书,却是将古今的政治与人事结合起来,充满了时空交错的感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了许多历史上的圣贤如何以德治国,以礼服人,让宋司业深受启发。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心中燃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天,宋司业带着满腹的疑问和兴奋,来到学堂。趁着休息的时间,他壮着胆子问徐师:“老师,这本书真是太奇妙了,它到底是什么书呢?”徐师微微一笑,摸了摸胡须:“这本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但又不完全是。如果你以后有机会,能读一读《春秋》,便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春秋》……”宋司业喃喃自语。他知道,《春秋》是儒家至高的典籍之一,据说只有在儒家学宫中地位极高的大儒贤者,才能有机会亲眼目睹。他心中暗想,自己现在只是一个末学小生,离那种境界还差得太远了。

回到家中,他再次翻开那本书,认真地研读起来。书中的内容使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他希望自己能够学有所成,为天下的太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日清晨,他像往常一样,来到鱼市准备卖鱼。鱼市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忽然,他听到身旁的摊贩们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河图洛书出世了!”

“真的吗?那可是上古神器啊!”

“是啊,据说得之者可得天下。”

这些话立即引起了宋司业的注意。“河图洛书?”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从人们的反应中,可以感觉到这东西非同小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躁动,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接下来的几天,孟津河边陆续出现了许多陌生的人。他们的装束和气质都与常人截然不同。那些身穿青衫的人,大多数神情肃穆,满身正气,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股浩然之气。而那些白衫人,则显得仙风道骨,步伐轻盈,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更为奇特的是,有人曾亲眼目睹,青衫者脚踏一卷书页,凌空而起,悬停在孟津河的上空,俯视河底,似在探寻什么。还有白衫者,口中念着“扶摇直上九万里,而风在下矣”,便乘风而起,瞬间消失在天际,仿若神仙。

这些超乎常理的景象,令整个洛阳城都议论纷纷。市井之中,多了许多关于仙人、神器的传说。人们的眼中,既有好奇,也有敬畏,甚至还有些许的恐慌。

宋司业对此充满了好奇。在学堂上,他将这些传言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徐师,期待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然而,徐师听完后,脸色变得有些凝重。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地说道:“司业,这些外来者,来者不善。你记住,万不可轻易接触他们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