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我,万界帝师,门下首徒李世民 第23章 为什么是大秦统一六国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苏正听了赵光义的回答,没有评判什么。
“赵光义同学请坐。”
他又指了指蜀汉昭烈皇帝刘备。
“刘备同学,你来说一说。”
刘备站起身来道:“除了赵光义同学说的那点原因之外,其余六国心思不齐也是原因之一。”
他解释道:“当时的局面,本该是六国联合抗秦的局面,但是其余六国不但不能结盟,甚至有时还会互相攻伐。”
“不但如此,当时的秦国还能识人用人,聚拢了李斯等其他六国的人才,这些人明明都有盖世之才,但是却在本国不得重用,被秦国所有。”
“结合以上两点,六国的当政者其实都是目光短浅之辈,这样的对手,怎么可能是英明神武的始皇帝陛下对手?”
苏正心道不愧是刘皇叔的回答。
强调结盟,又强调用人,这可不就是刘备的起家之道吗?
“刘备同学请坐下,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想回答这个问题的?”
这时在场的唯一女性学员武则天举起了自己的手。
“武则天同学,说出你的想法。”
武则天在其余皇帝们好奇审视的眼光中站起身来。
“大汉贾谊有云,秦皇一统六合乃是奋六世之余烈,其实自从秦国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一直走在统一的路上,到了嬴政同学即位之后,其实秦国一统宇内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苏老师,按照妾身的理解,与其说是嬴政同学灭六国,不如说是大秦灭了六国,当然,如果不是嬴政同学英明神武,可能大秦不会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就完成这一壮举。”
苏正点了点头。
“以后课堂上不要自称妾身,直接叫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伸手示意武则天坐下,苏正接着道:
“同学们,武曌同学的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其实大秦统一六国,最终还是它的国力综合各方面的强盛。”
“而这种强盛究竟强盛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请嬴政同学这个当事人来给我们说一下。”
嬴政站起身来道:
“苏老师这一问,我一时间倒也不知从何说起。”
“我只知道我大秦有着严格的军功制度,而且我大秦法律森严,大臣们不敢在军功之事上枉法,所以我大秦的子民问战则喜,根本不怕打仗。”
“另外,我大秦粮食充足,军械齐备,即便是在战争中小有挫败,也不会伤筋动骨。”
“反观六国,他们只要失败一次,之后就很难再阻挡我大秦的攻势了。”
“至于其他同学所说,我大秦名将云集,反倒是还好,毕竟当时赵国也曾有李牧、廉颇等人,楚国也有项燕等不世出的名将,并不逊色于我大秦。”
……
等嬴政大致说完自认为大秦强大的地方,苏正示意他坐下。
“看来不管是其他同学,还是嬴政同学本人,对于大秦之所以强大的原因,还是只看到了皮毛。”
“其实大秦的强大根源在于其生产关系的强大,并且由此衍生出来的生产力的强大。”
在座的皇帝学员听到苏正如此说,不由都有些愣了。
“老师,什么叫生产关系啊?”
苏正道:
“如果想要理解生产关系,就要从商鞅变法开始说起。”
“秦孝文公商鞅进行的变法,让秦国领先于其余六国走出了分封制这一落后的生产关系,进入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关系阶段。”
“在我看来,商鞅变法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废除了世卿世禄,从此之后,秦国的各个地方不再是由领地上的公卿士大夫治理,而是转由秦国的中央直辖。”
“以前的时候,秦国国民的赋税是交给自己的诸侯,而诸侯再向他们的领主,也就是秦国君主缴纳一部分贡品。”
“而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中央却能直接收取地方财赋,避免了地方世卿的中间截流,就能更好的调集全国的资源。”
“所以秦国不论是在外部的战争之中,还是在对内的治理方面,都可以调集全国的力量。”
“这就是生产关系的改变,而生产关系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
“嬴政同学所说的大秦粮食充足,军械齐备,更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先进的表现之一。”
……
苏正开始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开始为所有的学员分析秦国变法的过程和由此产生的结果。
虽然在座的大部分帝王学员,都知道商鞅变法对于大秦的重要性。
但是经过苏正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商鞅变法再一分析,他们不由生出了原来如此和本该如此的通透感。
PS:求鲜花,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