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万界帝师,门下首徒李世民最新章节 > 第59章 盔甲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我,万界帝师,门下首徒李世民 第59章 盔甲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苏正的皇帝补习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亡国之君的教育问题。

之前说了,许多亡国之君并不是能力问题。

就像是宋徽宗赵佶这样的皇帝。

琴棋书画、骑马射箭,蹴鞠击锤,反正只要是玩得东西,文的武的他无一不通。

这你能说他是笨蛋?

可正是这样的一个皇帝,主导了华夏历史上最为荒诞的一次亡国。

这样的亡国之君,只是单纯的教给他知识是不行的。

先不说教了他未必学会的问题,其实苏正心里一直清楚,像赵佶和赵构这样的皇帝根本就没看上自己的知识。

苏正的心中早就有数,对于这些昏君学员,必须把他们从内到外进行改造才行。

把赵佶安排成普通一卒,正是这种改造的开始。

现在看来,似乎还有些效果。

没看一直憋着找赵佶麻烦的赵匡胤这时也只能皱皱眉头,一时间没挑出什么大毛病来。

虽然这种改变才刚刚开始,但苏正相信,随着赵佶在军中不停的耳濡目染,总能养起一点阳刚之气。

而以北宋的国力,只要当家的皇帝稍微正常一点,就绝对不会落到靖康之耻的下场。

这也是苏正把宋徽宗赵佶纳入第一批学员的原因。

靖康之耻,实在是太惨烈了。

虽然赵佶这样的昏君落得什么下场,都是他咎由自取。

但大宋百姓何辜?

……

正思量这些呢,苏正转头看到关羽不知何时就是来到兴汉军的军营。

那关羽先是走到苏正的面前,恭谨向苏正行礼。

苏正也拱手回了半礼。

两人见礼之后,也不多言,只是静静看着兴汉军训练。

看了一会之后,关羽不禁感慨道:

“末将随主公起兵多年,曾也认为自家深知兵事,但今日见到诸位先生所练兴汉军,方知何谓真正的虎贲之师!”

苏正虽然熟读史书,也因为几千年的超前眼光,对战争有着比皇帝学员们更科学的理解。

但具体到冷兵器军队的具体细节,苏正还是不如古代这些名将们熟悉的。

反正他看这些士兵训练的场景,只觉得如果不考虑他们手里的那些兵器的话,这些人看上去还没有自己上学军训的组成的方阵威武呢。

这时听到关二爷却如此评价,他不由好奇:

“关将军,兴汉军刚刚开始训练没几天,这也算是虎贲之师?”

“嗯!”

关羽双眼放光的说道:

“虽然兴汉军刚刚组建不久,但其步兵队列整齐,面对骑兵冲锋时不但阵型不动如山,而且在逼迫战马减速之后,还能立即策动反击。

再说骑兵,在楚先生短短时间调教下,他们已经控马娴熟,冲锋之时已经阵型十分严整了。

别看他们能被步兵逼停,一则是这步兵阵型整齐,再来这毕竟是自家部队操演,如果是战时,骑兵将马眼蒙住,一定能势如破竹的冲进军阵。”

苏正听了二爷的解释,方才知道这刚训练几天的兴汉军在关羽眼中的能战之师了。

但是苏正本人,却对眼前的军队并不太满意。

倒不是别的,是这支军队的装备太差了。

首先,项羽率领的一百骑兵,各种装备都不齐全。

马鞍虽有,但并不是最科学的桥状马鞍。

马镫倒是有,但只是方便上马的单边马镫。

马蹄铁也没有。

再说那些步兵,那可怜的披甲率看得苏正心里直摇头。

现代人总有错觉,认为在现代武器发明之前,古代的军事科技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大家都是用的冷兵器嘛。

但其实即便都是冷兵器作战,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出现过不止一次由技术变革带来的战术变革。

比如当更为科学的马镫出现之后,才真正的解放了骑兵的双手,才真正有了所谓“骑射”这种战术。

再比如马蹄铁,这小铁块看上去不起眼,但如果没有它,骑兵就很难完成大纵深的突袭。

汉武帝为什么打个匈奴弄得国财丧尽?

因为每次远征匈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此时还没有马蹄铁,很多战马把马蹄给跑废了。

据历史记载,光是一场战役,卫青带领的汉军就损失了十万战马,这还是在他打了胜仗的情况下。

如果在隋唐之后,如果不是大溃败,是很难想象一场战役损失了这么多战马的。

所以即便都是冷兵器战争,东汉和隋唐,隋唐和明清,其中也有着天壤之别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