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的哥哥是刘邦最新章节 > 第94章学宫新篇,文宗奠基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我的哥哥是刘邦 第94章学宫新篇,文宗奠基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随着李由的归降,薛郡暂时迎来了一段相对安稳的时光。刘交在处理完军务与政务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宫的发展上。

他深知,要实现心中推翻暴秦、建立太平盛世的理想,人才是关键,而学宫则是培育人才的摇篮。

一日,刘交邀请浮丘伯来到学宫。此时的学宫,书声琅琅,学子们在庭院中或诵读经典,或研讨学问,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刘交与浮丘伯漫步在学宫的小径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刘交感慨道:“老师,如今学宫虽已初具规模,但我总觉得还能更进一步,为天下培养出更多经世致用的人才。”

浮丘伯微微颔首,目光中满是欣慰:“吾徒有此志向,实乃天下之幸。这学宫的发展,不仅在于规模的扩充,更在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刘交若有所思,停下脚步:“老师所言极是。我想,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是否可增设一些关于治国理政、军事谋略、水利农商等方面的课程?让学子们所学,能切实应用于当下的乱世。”

浮丘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想法甚好。乱世之中,单纯的学术研究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局势。让学子们掌握实用之学,方能在未来的朝堂与民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两人边走边谈,不知不觉来到了讲学的讲堂。此时,一位夫子正在给学子们讲解《诗经》,学子们听得聚精会神。

刘交与浮丘伯在讲堂后排坐下,静静地聆听。待夫子讲完,刘交起身说道:“夫子,讲得甚是精彩。但我有个想法,在讲解经典之时,能否结合当下的时事,让学子们明白经典中的智慧如何在现实中运用?”

夫子微微一怔,思索片刻后,拱手道:“公子所言有理,以往讲解经典,多注重文字训诂与义理阐释,却忽略了与现实的联系。往后定当改进。”

随后,刘交与浮丘伯又来到了学宫的藏书阁。看着满架的竹简,刘交眉头微皱:“老师,这藏书虽多,但多为旧籍。如今乱世,新的思想与学说不断涌现,我们应设法收集更多当下的书籍与文书,让学子们能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浮丘伯点头赞同:“吾徒考虑周全。可派人前往各地,收集民间散落的书籍,尤其是那些关于民生、军事、科技等方面的著述。同时,也可鼓励学宫的夫子与学子们,将自己的见解与研究整理成书,丰富藏书阁的内容。”

正说着,李由走了进来。他如今已完全融入刘交的阵营,对学宫的事务也颇为关注。

见刘交与浮丘伯在此,李由拱手行礼:“公子,先生。听闻二位在此商议学宫之事,我也有些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交微笑道:“李将军但说无妨。如今你我皆为一体,学宫之事,人人可建言。”

李由清了清嗓子:“我在秦军多年,深知军事人才的重要性。学宫之中,虽有军事谋略的课程,但多为纸上谈兵。我建议,可在学宫设立专门的军事训练场地,让学子们不仅学习兵法,还能亲身参与军事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刘交眼睛一亮:“李将军此建议甚妙。如此一来,学宫培养出的人才,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决胜千里。”

浮丘伯也表示认可:“军事训练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能让学子们成为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只是这训练场地的建设,以及军事教官的选拔,需谨慎为之。”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交依照众人的建议,开始大力推动学宫的改革。他拨出专款,用于建设军事训练场地,购置兵器与训练器械。

同时,派人前往各地,广泛收集各类书籍,尤其是关于民生、军事、科技等方面的著述。学宫的夫子们也积极响应,开始尝试将经典讲解与现实时事相结合,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在选拔军事教官时,刘交与李由亲自把关。他们挑选了一批作战经验丰富、熟悉兵法的将领,作为学宫的军事教官。这些教官不仅教授学子们军事技能,还分享战场上的实战经验,让学子们受益匪浅。

随着学宫改革的推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前来求学。不仅有本地的青年才俊,还有来自周边郡县的学子,他们听闻薛郡学宫的变革,纷纷慕名而来。

学宫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本的建筑已无法满足需求。刘交决定,再次扩建学宫,新建更多的讲堂、藏书阁与学子居所。

在扩建学宫的过程中,刘交还注重建筑的布局与功能。他要求新建的讲堂要宽敞明亮,便于学子们听讲与交流;藏书阁要坚固防潮,妥善保存珍贵的书籍;学子居所要舒适整洁,为学子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与此同时,刘交还鼓励学宫的夫子与学子们开展学术研究。他设立了专门的学术奖励制度,对在学术研究上有突出贡献的夫子与学子,给予丰厚的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学宫的学术氛围愈发浓厚。

一日,一位年轻的学子找到刘交,呈上自己撰写的一篇关于水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