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我就是天 第二十二章 问策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邹伯元正坐在书房中,桌上散落着一份份报告,眼神深沉,思绪却依然集中在那个白衣女人的身影上。他刚得到消息,六扇门派去东城破庙的搜查队已经回来了,可惜毫无所获——那个女人,依然如幽灵般消失在了夜色中,毫无痕迹可寻。
邹伯元紧紧握着桌角,心头的焦虑愈发加剧。六扇门能出动的捕头与线人都已开始全力搜寻,偏偏这女人像是从空气中蒸发掉一般,根本找不着任何蛛丝马迹。若是继续这样下去,自己也很难保持冷静。邹伯元决定晚上亲自出马,前往东城一探究竟,看看那破庙附近的情形是否真的如同之前的目击者所言。
然而,就在他准备整理好自己的装备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邹伯元一愣,随即眉头一挑,难道是手下有了新的进展?正当他起身准备查看时,门被推开,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
父亲?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邹伯元几乎是脱口而出,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平日里邹无忌他极少回家,就算回来,几乎也是夜晚吃饭的时候回来,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期。此刻,他突然提前回到家,令邹伯元有些措手不及。
邹无忌并没有回答儿子的话,而是径直走进书房,眼神犀利如刀,环顾四周,仿佛要把整个房间看个透彻。他的面容依旧严肃,双眉紧锁,身上那股压迫感无形间传递到邹伯元身上。邹无忌并未坐下,而是站在书案前,沉默片刻,低沉的嗓音终于打破了沉寂:
草原的部落蠢蠢欲动,若是放任他们继续这样下去,局面恐怕会更加复杂。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办?
邹伯元愣了一下,表情微微一变。这是皇帝给老邹出了难题,现在老邹这是回来问答案了!
什么鬼,老邹,过分了啊!
他微微垂下眼帘,沉思片刻。终于,邹伯元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低沉的声音缓缓传来。
“朝廷若要防止草原上的人作乱,首要之策便是‘分而治之’。”他顿了顿,指了指桌上的地图,那些标记着各部落和旗号的线条如同一张复杂的网,错综交织。“将整个草原划分成四十个盟、八十个部、三百八十个旗,互不统属,彼此之间无法相互通行、交易、联系。这种做法,就是要让他们的联系完全断裂,让草原上的各部落如孤岛一般,不再相互依赖,彼此之间充满猜忌和隔阂。让他们无法团结对抗朝廷。”
邹伯元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神逐渐锐利,仿佛穿透了众人心中的疑虑。“第二,必须要垄断草原上的经济。草原与中原的私下交流,必须一律禁止。”他顿了顿,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冷笑,“这样不仅能杜绝草原与中原反叛势力的勾结,还能断绝草原人获取中原军事物资的通道。再者,必须加重对草原的税收,逼迫他们缴纳高额的贡赋,让他们陷入困境,无法脱身。”
邹伯元的目光扫过在座的人,神情愈发坚定,“第三,增加放贷的利率,甚至提高到三十、五十,甚至一百的高利,给草原人设下债务的陷阱。这样,他们很快就会被高额的债务所压垮,不得不将牲畜、土地,甚至自己的妻儿拿去抵押或偿还。到那时,草原人的经济将完全瘫痪,无法再做出任何有利于自身的反抗。”
他的话语越来越沉重,语气也渐渐加重,仿佛每一个字都透着冷酷与计算。“第四,必须要禁止草原人学习汉文,只准他们使用草原文字,且仅限于宗教和法律领域。草原的文明和知识,不能得以扩展。若有草原人擅自使用汉字,必须治罪。这样,即便草原上有志之士,也难以借助汉文化的力量改变自身命运。”
说到这里,邹伯元的脸上露出了轻微的笑容,但那笑容却如同寒冰,令人不寒而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减少草原地区的人口。如果一户草原人家里有五个儿子,那么其中的两三个就必须出家为和尚。出了家,就不能娶妻生子,也就无法在草原上再繁衍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的人口自然会减少。”
邹无忌坐在书房里,背倚在温润的红木椅背上,略微低垂的眼睑下,映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看着眼前的儿子邹伯元,心中泛起一股说不清的温暖。邹伯元的神情一如往常,淡定而从容,眉宇间似乎总带着一股聪慧的光芒,而这光芒在邹无忌的眼中,已经逐渐化为对儿子的信任与自豪。
“伯元啊,”
邹无忌轻轻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亲切的调侃,“你这么给力,父亲也很欣慰。你的足智多谋,可真是让我越来越放心了。”说完,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既带些温和,又透着自豪的笑容。
邹伯元抬头望向父亲,那双深邃的眼睛闪过一丝温和的光,面带微笑,语气平静却又坚定:“父亲,我的志向很简单,就是一家团圆平安,皆大欢喜。”
邹无忌闻言,眉头微挑,眼中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他放下手中的笔,略微调转了身体,双手交叠于膝,轻轻地笑了一声:“哈哈,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