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洛阳雪灾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洛阳下雪的第一日,百姓欢欣鼓舞,农民高兴地大喊“瑞雪兆丰年”,权贵们争相开办赏雪宴。
洛阳下雪的第二日,百姓穿着半新不旧厚麻衣,迎着寒风清扫街道。
洛阳下雪的第三日,百姓看着屋顶上足有三寸高的积雪,担忧压垮房屋,纷纷爬上屋顶清雪。
洛阳下雪的第四日,百姓缩在屋里冻的浑身颤抖,虔诚地乞求老天爷不要再下雪了。
洛阳下雪的第五日,乡下穷苦人家的茅草屋被积雪压垮,村民们合力挖掘,才堪堪将人救出。
洛阳下雪的第六日,各村村长、各里里长不约而同前往县衙,向知县大人救援。
洛阳下雪的第七日,洛阳府尹面色阴沉地将桌面上如雪花般的求援信一封封读完,一人枯坐到深夜。
洛阳下雪的第八日,洛阳府尹在早朝时陈述灾情,“洛阳周边村落,大雪压垮房屋十之七八,伤亡百姓多达八九十人,受灾百姓流离失所,大规模涌向周边县城。”
“然而,县城物资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灾民,且县城百姓受灾亦很严重,灾民为了求得一线生机,已经前往洛阳。”
康治帝面色潮红,咳嗽好一阵才停下,“可知有多少灾民?”
洛阳府尹即刻答道,“恐有数十万之巨。”
“元爱卿,户部能拿出多少银两赈济灾民?”
户部侍郎出列,苦笑道,“启禀陛下,连年征战已用去七八成国库税银,前几日北方诸州上书请求赈灾,户部周转八十万两钱粮,如今微臣真是无能为力了。”
康治帝用力揉搓眉心,“最多能凑多少?”
户部尚书沉吟片刻,“二十万两。”
满朝震惊。
“元大人,二十万两赈济数十万灾民,就是一天只一顿稀饭,也撑不过一月!”洛阳府尹憋着气,“还不算炭火、冬衣、医师、药材和修建倒塌房屋的费用!”
“最要紧的是,如今才刚入冬,离春日还有两个月!”
这是要将灾民活生生逼死啊!
“张大人,难道本官不愿多出些银两赈济灾民?若是可以,本官恨不能拿出百万旦粮食、千万斤炭火助灾民渡过寒冬,可恨本官无此神通。”
“元大人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总该想个对策出来啊!”
户部尚书正等这句话,“启禀陛下,臣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
站在前头的宣王世子顾流眼皮一跳。
“微臣以为,事急从权,可暂缓西北军饷的发放,先将这笔钱用于赈济灾民。”
朝中太子党官员纷纷附和。
“陛下,臣以为此计不可”,顾流出列进言,“西北此次亦受灾严重,将士日子本就艰苦,若是再拿不到军饷,将士们如何保家卫国、抵御匈奴?”
“边关响银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轻易动用”,康治帝打断臣子争吵,“先支出银钱度过眼前吧。”
早朝结束后,顾流快马加鞭回到王府,“请五少爷来书房议事。”
小厮飞快跑去请人。
顾流在书房里烤了好长一会儿火,又喝了热热一碗汤水,冻的发白的脸上才浮起一丝血色。
“大哥找我?”顾辞收到小厮传信就立刻过来。
顾流将今日早朝发生的事快速说了一遍,冷笑道,“太子党也太不择手段了。”
借着洛阳灾情就要克扣西北军军饷。
“陛下怕是也有此心”,顾辞强压着怒火,“西北再重要,终究离洛阳有千里之隔,况且有父王撑着,而洛阳若发生暴动,顷刻间便是灾祸。”
“为今之计,只有筹钱赈灾了”,顾流头疼,王府不仅要供应西北军粮,还要赈灾洛阳。
活儿都宣王府干了,要太子干嘛?
“明日上朝,我会建议由朝廷牵头,募捐赈灾银两,陛下定会采纳。”
募捐到一文钱,王府就少出一文。
“我提的建议,王府势必首当其冲,你跟弟妹好好说说,请她体谅。”
“大哥放心。”
顾辞边打腹稿边往回走。
碧丹院,主院。
秋雨拿铁钳拨了拨,让炭火烧的更旺,庆幸道,“幸好姑娘有先见之明,早早的备下炭火。”
“奴婢听说,炭火价钱已卖到一斤两百文,比往年贵了五倍不止,就这价钱,没点门路的还买不到呢。”
“这也太离谱了”,春风停下手里的绣活,“离开春还有好久呢。”
她喃喃道,“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卖儿卖女。”
春风几个联想到自己,皆伤感起来。
这份伤感,直至顾辞到来才打破。
“来啦!”唐昭热情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