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大捷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京城。
然而,就在举国欢庆之际,沈玉书却独自一人来到了城外的一座小山坡上。
这一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那位舍身救他的侍卫,忠心耿耿,却英年早逝。
想到这里,沈玉书的内心不禁涌起一阵悲痛。
“陛下。”
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沈玉书回头一看,只见鸣凤公主正款款走来。
“你怎么来了?”
沈玉书带着些惊讶的问道。
鸣凤公主走到沈玉书身旁,柔声说道:
“听闻雁门关战事紧急,陛下御驾亲征,心中甚是担忧,便特意从京城赶来。”
她身穿一袭淡黄色宫装,显得格外娇俏可人。
“你刚刚在想什么呢?”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沈玉书淡淡地回答道。
鸣凤公主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挽住他的胳膊,柔声说道:
“陛下,您不必太过伤感。胜败乃兵家常事,牺牲也是在所难免的。”
沈玉书叹了口气,说道:
“朕知道,可是朕还是无法释怀。他为了救朕而死,朕却什么也做不了……”
鸣凤公主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后背,安慰道:
“陛下,您已经尽力了。您是君王,肩负着天下苍生的重任,不能只顾及儿女私情。”
沈玉书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
“或许你是对的。朕不能沉溺于悲伤之中,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朕去做。”
鸣凤公主柔声说道:
“陛下,臣妾相信您一定能够带领大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朕一定会的,为了大华,也为了那些为了大华而牺牲的将士们。”
……
沈玉书的銮驾缓缓驶入京城。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玉书坐在銮驾上,频频向百姓挥手致意。
回到皇宫后,沈玉书立即下令封赏有功之臣。
金銮殿上,沈玉书高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无忌道长救城有功,朕心甚慰。”
沈玉书朗声说道。
“赐黄金千两,良田百亩。”
“贫道谢主隆恩!”
无忌道长连忙跪拜谢恩。
“此外,”沈玉书继续说道。
“朕还要厚葬所有阵亡将士,并妥善安抚他们的家人,确保他们的后半生衣食无忧。”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高呼。
沈玉书点点头,又说道:
“无忌道长,朕听闻你伤势未愈,可需太医诊治?”
无忌道长连忙说道:
“谢陛下关心,贫道并无大碍。”
“那就好。”沈玉书说道。
“朕希望你能早日康复,继续为大华效力。”
“贫道定当竭尽所能,报效朝廷。”
无忌道长恭敬地说道。
当晚,庆功宴在金碧辉煌的太和殿举行。
鸣凤公主身着华丽的宫装,端起一杯酒,款款走到沈玉书面前,盈盈施礼:
“臣妾恭贺陛下凯旋,此战大捷,陛下功勋卓著,臣妾敬陛下!”
沈玉书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笑着说道:
“公主辛苦了,一路跟随,朕心甚慰。”
鸣凤公主眼波流转,柔声说道:
“臣妾再敬陛下,祝愿我大华国祚绵长,繁荣昌盛。”
沈玉书接过酒杯,却并未立即饮下,而是看着鸣凤公主,说道:
“公主为朕,为大华,费心了。”
鸣凤公主的脸上闪过一丝娇羞,低声道:
“陛下言重了,这些都是臣妾应该做的。”
沈玉书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朕知道,朕都知道……”
他顿了顿,终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朕累了,公主也早些回去歇息吧。”
鸣凤公主眼中闪过落寞,但也只是顺从地应道:
“是,陛下。”
说罢,便默默地退了下去。
宴席散后,沈玉书转身走向御书房。
夜已深,宫殿里一片寂静,只有沈玉书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
“宣萧思温觐见。”
不一会儿,萧思温便匆匆赶来,躬身行礼:
“臣萧思温,参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