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刷的短视频穿越千年,惊呆古人最新章节 > 第十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唐朝灭亡!(新书求收藏)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我刷的短视频穿越千年,惊呆古人 第十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唐朝灭亡!(新书求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看到光幕中对大唐的介绍,后世之君俱摇头叹息。

贞观之治是后世公认的华夏极盛之时,没有盛唐的繁荣昌盛,怎能孕育出全唐诗的华丽篇章。

大宋时空。

赵匡胤与赵光义相对而坐,桌上一壶清茶。

“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陛下所言甚是,贞观之治足以令后人望其项背,不过李隆基也算是一位明君,只是虎头蛇尾罢了!”

“李隆基实在算不得明君,识人不明,沉湎美色。杨贵妃之事若是一普通之人所为,当传为千古佳话,放在帝王身上,当遗臭万年!”

“陛下所说极是,是臣弟虑事不周。”赵光义低头拱手道。

赵匡胤摆了摆手,“不知千年之后,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朕,如何评价朕的大宋?”

“陛下一统中原,救万民于水火,与李世民相比也不遑多让。”

赵匡胤哈哈大笑,显然对这番话极为受用。

“朕趁人之危,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功成之后,又过河拆桥,解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兵权。只要后世之人不骂朕是刻薄寡恩之君,朕便满足了!”

“陛下是仁厚之君,此番作为多是保护之意,石守信王审琦虽不再掌兵权,却成为了含饴弄孙的江南富家翁,当真羡煞众人!”

“哈哈哈!”赵匡胤对仁厚二字非常满意,他建立大宋之后,善待后周恭帝,并令后世子孙不得为难柴氏子孙,当得起仁厚二字的评价。

.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爆发,并攻入唐都长安。黄巢在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史称黄齐。起义不久后便被平定,但此时各藩镇拥兵自重,大唐声望损失殆尽。】

【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李祝禅位,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是为后粱太祖,存在了289年的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

大唐时空中,李世民听到唐朝灭亡四个字,颓然的坐到了龙椅上。

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开始,大唐已然风雨飘摇,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宦官把持朝政,长安又被人攻破,逆贼竟在唐宫称帝,把大唐皇族的脸按在地上摩擦。

一代新人换旧人,大唐退出历史的舞台,国祚289年。

李世民既欣慰又痛心。

与大秦、新朝和大隋相比,大唐绵延近三百年,又创造了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盛世,实属不易了。

贞观之治如何?天可汗如何?

还不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光幕当中的朝代起起伏伏,你方唱罢我登场,李世民早就做好了被新人更迭的准备。

“陛下不必难过,此乃历史规律。我大唐极盛之时,四夷来朝,天下宾服,必然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朕明白,只是有些不解,强如大唐大汉,为何会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历朝历代灭国之殇始终不能重视,继位之君还是走前朝的老路。”

魏征也叹了一口气,上前拱手说道:“开创之君知打天下之艰辛,勤政爱民,方开创盛世。收成之君坐拥天下,未经历过艰难困苦,生活穷奢极欲,朝政不思进取,这才被外戚和宦官找到了机会。”

李世民听了之后默然不语,心中惆怅到了极点。

.....

大明时空,洪武年间。

朱元璋刚刚斩杀胡惟庸,整个朝堂一片肃杀之气。

他登基建立大明之后,便在心中思考。

如何能够不重蹈历朝历代的覆辙,让大明能够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

为此,他分封自己儿子为藩王,让朱姓子弟带兵戌边,就算拥兵自重也是朱家子孙佣兵,总比外人好得多。

不仅如此,朱元璋亲手炮制了蓝玉案、胡惟庸案,一句斩杀几万人,为大明继位之君扫平了障碍。

他还用雷霆之势扫灭贪官,震慑外戚,还天下百姓一个晴朗的世界。

为此,朱元璋事必躬亲,事事亲自过问,唯恐皇权落入旁人之手。

“标儿,你是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咱给你个忠告,万事要握在自己手中。等你将来选太子之时,切记以勤政为第一要务!”

朱标躬身说道:“儿臣明白,定不辜负父皇期望。”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朕做了这么多,不想重蹈汉唐之覆辙,打压贵族,提拔寒士,平衡朝堂,这才是为君之道。”

“儿臣受教了!”

朱标明面上一副受教的样子,但心里颇有些不以为意。

父皇掀翻元朝统治,建立不朽基业,属实令人钦佩。

但他认为,治天下与打天下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