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误嫁给太子-逆袭之路 第 105 章 人才选拔与太子的革新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旱区在太子的精心治理下,各个方面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商贸、科技等领域也是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太子深知,若想让这片土地乃至整个国家能够持续长远地进步,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投身到建设之中,于是,他决定对人才选拔机制进行一番革新。
这天,太子召集了当地的官员、学府的先生以及一些有名望的乡绅,齐聚在旱区那宽敞明亮的议事堂中,众人都带着好奇与期待的神情,不知道太子此次又有怎样的谋划。
太子站在前方,目光沉稳而坚定,缓缓开口道:“诸位,如今咱们旱区发展得越来越好,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以往的人才选拔方式,或太过注重门第,或局限于刻板的文章学问,难以全面发掘出真正有才能、能为百姓做事的人。所以,本太子想革新这人才选拔之法,大家不妨畅所欲言,说说各自的想法。”
一位老学究皱着眉头思索了一番后说道:“殿下,自古以来,科举取士多以诗词文章来评判学子的优劣,虽说这确实能考察学识,但如殿下所言,似有些片面了。老臣觉得,可否在科举之中加入一些对实际事务处理的考察呀,比如给出一些咱们旱区当下发展面临的问题,让学子们提出应对之策,如此一来,便能看出他们是否有真才实干了。”
太子微微点头,说道:“老先生此提议很有见地,如此既能考察学问,又能考量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好。不过,咱们也不能只局限于科举这一条途径,还有许多有才能之人,或许因家境贫寒等缘由,并无机会走科举之路,那对于这部分人,又该如何选拔呢?”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拱手说道:“殿下,臣以为,可以设立举荐制度,让各地的乡绅、有名望的学者以及在职的官员,举荐身边那些品德高尚、才能出众却埋没于民间的人,然后再由朝廷统一组织考核,考核通过者,便可委以重任。”
众人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一位乡绅也起身说道:“殿下,这举荐制度虽好,但也得防止有人徇私舞弊呀,若举荐之人并非真有才能,那岂不是坏了大事。”
太子认同地点点头,说道:“这位乡绅顾虑得极是,所以咱们在举荐之后,考核一定要严格公正,不仅要考察他们的才能,更要详查品德,对于举荐不实之人,也要有相应的惩处措施,绝不让这好事变了味儿。”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太子心中渐渐有了一套完整的人才选拔革新方案。
不久后,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便在旱区开始试行。消息传开,整个旱区都沸腾了,无论是寒门学子,还是那些身怀技艺却报国无门的能工巧匠、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希望,纷纷踊跃报名参与。
在科举考试的现场,一位年轻的学子看着考题,心中既紧张又兴奋,对旁边的同伴说道:“这次的考题可真不一样啊,既有诗词文章的考核,又有实际问题让咱们出谋划策,若能通过,那可真是凭真本事了,多亏了太子殿下的革新呀。”
同伴也点头赞同道:“是啊,以往总怕自己空有学问,却不懂实务,这下好了,只要咱们平日里多关注旱区的发展,用心思考,就有机会一展身手了。”
而在举荐考核的地方,一位被乡绅举荐的工匠,正展示着自己精湛的技艺,一边操作一边向考官介绍道:“大人,我这手艺虽说看着普通,但若是运用到咱们的工坊生产中,能提高不少效率呢,这改良的方法我都琢磨好久了,就盼着能有机会派上用场呀。”
考官们认真地看着、听着,不时点头,记录着他的表现。
随着选拔的推进,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他们有的进入官府,为地方治理出谋划策;有的投身到工坊中,用自己的发明创造助力科技发展;还有的走进学堂,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孩子。
旱区的发展因为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变得更加充满活力,百姓们也对太子的这一革新举措赞不绝口,整个国家听闻后,也开始慢慢借鉴旱区的经验,对人才选拔机制进行调整完善。
太子看着这些充满朝气的新面孔,心中满是欣慰,对身边的官员说道:“人才乃国之根本,只要咱们能让真正有才能的人都有施展的舞台,这国家、这百姓的未来,必定会更加光明啊。”
官员恭敬地回应道:“殿下高瞻远瞩,此等革新之举,必将福泽后世,功在千秋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