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误嫁给太子-逆袭之路 第110章 医疗普惠与太子的仁心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旱区在水利拓展工程的助力下,发展愈发蒸蒸日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可太子心中始终牵挂着一件关乎民生根本的大事,那就是医疗保障。尽管此前太医院会定期派大夫来坐诊,但对于地域广阔的旱区来说,依旧有许多偏远角落的百姓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于是太子决定在医疗普惠上狠下功夫。
太子召集了太医院的医官、本地的郎中以及各村的里正,众人齐聚在旱区新建的医馆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
太子神情严肃又满含关切地说道:“诸位,如今咱们旱区各方面都在蓬勃发展,可医疗之事仍有不足啊。不少偏远村子的百姓,生了病往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看上大夫,有时候就因为这一时的耽搁,小病拖成了大病,本太子实在于心不忍。咱们得想办法让医疗惠及每一位百姓,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太医院的一位医官拱手行礼后说道:“殿下,微臣以为,咱们可以在各个村子培养一些能处理常见病症的赤脚医生呀,让太医院的大夫们定期去给他们授课,传授医术和药理知识,这样一来,村子里有个头疼脑热的,他们就能先帮忙诊治了。”
本地的一位老郎中点头赞同,接着说道:“殿下,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不过除了培养人才,药材的供应也得跟上呀。有些村子附近没有药铺,村民们就算知道方子,也抓不到药,咱们可以在各村设立小型的药柜,定期补充常用药材,方便百姓取用呢。”
太子思索片刻,说道:“两位说得都很在理,那这培养赤脚医生和设立药柜之事,就得劳烦各位多多费心了。另外,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愿意学习医术,去当这赤脚医生,朝廷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各村的里正们听了,都纷纷表示会积极配合,动员村里合适的人选来学习医术。
很快,培养赤脚医生的计划就开始实施了。在旱区的一个村子里,太医院的大夫正在给一群年轻后生授课,大夫拿着一株草药,耐心地讲解着:“大家看啊,这是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见的风热感冒,用它来煎水喝,就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你们可得仔细辨认,牢牢记住它的模样和药性啊。”
一位年轻后生好奇地问道:“大夫,那要是分辨错了,会不会出事儿呀?”
大夫笑着回答:“所以要认真学呀,这学医可容不得半点马虎,你们学好了,以后就能守护村子里的亲人和邻里了呢。”
而在另一个村子,里正正带着人布置小型药柜,将一包包药材摆放整齐。
一位村民路过,看着药柜好奇地问:“里正,这是干啥呢?”
里正笑着解释:“这是太子殿下为咱们着想啊,以后咱村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能直接从这药柜里取药了,方便着呢。”
几个月后,第一批赤脚医生学成出师了,他们回到各自的村子,开始为村民们服务。
有一回,一位村民发着高烧,难受地躺在床上,家人焦急万分。这时,村里的赤脚医生赶了过来,仔细地查看了病情后,安慰道:“大叔大婶,别太担心,这就是普通的风寒发烧,我开个方子,从药柜里取些药,煎了喝上几剂就会好的。”
村民的家人感激地说:“多亏了你啊,要是以前,还得折腾去外面找大夫呢,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村子有了自己的赤脚医生和药柜,百姓们生病能得到及时医治的情况越来越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太子再次来到旱区视察时,一位老者拉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殿下,您真是大好人啊,这医疗普惠的好事,可算是救了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命了,现在咱再也不怕生个病就没辙了呀。”
太子笑着回应:“老伯,这都是本太子该做的,只要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咱旱区才能一直繁荣下去呀。”
旱区的百姓们都对太子的这一举措感恩戴德,整个区域也因为医疗保障的完善,变得更加和谐幸福,而太子的仁心善举更是在百姓间口口相传,成为了大家心中温暖又坚实的依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