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静的大殿中,高公公的声音显得分外清晰,他缓缓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陛下,目前最关键的疑问应该是,为什么孽镜台选择带走了太子和蒙挚,却留下了其他人?”
这一问题使得梁帝猛然间觉醒,他的眉头紧锁,转向谢玉和誉王:“确实,为何仅仅带走了太子和蒙挚而不是你们?”
誉王和谢玉都沉默了,
“难道带走我们就合理了吗?这算什么玩笑?”
然而这种话,他们只敢在心里想想,哪里敢真正说出口。
就在这时,梁帝又开始自言自语:“孽镜台究竟带他们去了哪里?难道真的是十八层地狱?”
这个念头让他的声音都开始颤抖,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在他心中蔓延。
他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太子或许回不来了,是不是该考虑换一个太子了?”
谢玉敏锐地察觉到了生性凉薄的梁帝的想法,知道如果换太子,很可能会选誉王,这对他而言绝非好事。
谢玉和誉王之间的关系一直不佳,一旦誉王登基,自己无疑将身处险境。
因此,谢玉迅速开口劝阻:“陛下,太子虽然被孽镜台带走,但民间尚未有风声,若我们朝廷此时表现出慌乱,恐怕会引起百姓的广泛议论,届时天下可能大乱。”
梁帝听后觉得谢玉说得有道理,便点了点头,但依旧感慨万千:“没想到我们之前所认知的世界全是假的,阴曹地府竟真实存在。”
梁帝自认经历了无数风浪,却没想到在晚年竟会遇到如此离奇的事,
离谱!
真的是太离谱了!
誉王对谢玉感到不悦,投去了一个愤怒的一瞥,随即转向梁帝,急切地询问:“父皇,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梁帝沉思了片刻,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我们再观望一下,或许……或许来自北宋的包青天能有所作为。”
包拯的名声梁帝自是有所耳闻,
有“日断阳,夜断阴”的美誉,
梁帝暗想,或许包拯能与地府沟通。
听到梁帝的计划后,谢玉和誉王都点了点头,虽然心中有些无奈,却也认为这是当前的一线希望。
他们都心生同情,认为太子实在太过不幸。
梁帝的冷漠态度更加坚定了他们的看法:他似乎真的不急于救出太子,反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包拯的身上。
随后,梁帝又询问了为何孽镜台没有带走誉王等人,誉王便将孽镜台的话详细汇报给了梁帝。
梁帝听后难以置信,疑惑地问道:“难道你们之中,有谁的身份高贵到让孽镜台都畏惧不敢带走?”
梁帝觉得不可能,
太子都被孽镜台带走了,
他们之中有谁能比太子高贵?
明显没有吧?
……这里是黄泉路,传说中通向阴间的幽暗之路。
这条路前半段仍残留着些许阳气的温暖,
只有随着深入,阳气逐渐消散,被一片阴冷和死寂取代。
孽镜台,在李白衣的意志操控下,带着太子和蒙挚被带到了这里。
前半段路。
牛头马面作为地府的使者,率领一队地府鬼兵,也在此地等候,他们的任务是对太子进行审问。
牛头的声音冷酷无情,环视四周,对被捆绑的太子下达命令:“说吧。”
太子的身体被粗糙的绳索紧紧束缚,地府鬼兵手持鞭子,毫不留情地对他进行鞭打。
每一下鞭子狠狠落在他的身上,带来撕心裂肺的痛苦。
太子发出一声凄惨的惨叫:“啊!”
马面无视太子的痛苦,冷漠地挥动鞭子,又是一鞭狠狠抽下:“快说!”
太子在连续的抽打下惨叫连连,身上的伤口血肉模糊,鲜血淋漓。
在极度的痛苦中,他喊道:“我是梁国太子啊,你们不能……”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马面又一次无情地挥动鞭子,再次抽打在他已是伤痕累累的身体上。
太子的身上此刻已是一片血迹,每一次呼吸都带来无法形容的痛楚,
他终于在痛苦中屈服,却仍然困惑地问道:“你……你们到底要我说什么?”
这时,牛头和马面也略显疑惑,对视一眼,马面问道:“我们刚才没问吗?”
太子在痛苦中带着委屈回答:“没有。”
牛头马面对视了一眼后,看向了梁国太子道:“猪八戒,我们要问你,佛祖传承,大乘佛经的线索。”
“佛祖传承,大乘佛经?”梁国太子眉头紧蹙,这是什么?
但佛祖传承,一听就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