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武侠:编造神魔归来的幕后黑手 第二十七章包拯才是北宋被灭真凶vs狄仁杰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浓雾弥漫之中,李白衣的声音带着压倒性的地府威势响起,仿佛能穿透云层。
“宋慈,今天你答对了一题,特赐予你钟馗的部分法力,并赠予你降魔剑。”
话音刚落,一束耀眼的光芒直射而下,准确无误地落在宋慈身上。
那一刻,宋慈感到自己的体内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力量,仿佛只需张口便能喷出火焰,还有降魔剑。
宋慈急忙向着浓雾中的李白衣拱手致谢:“多谢上神赐予力量。”
感激之后,宋慈退到一旁,目光转向包拯,语气认真:“包大人,接下来就交给您了。”
包拯听后点了点头,步伐坚定地走了出来。
他心知,尽管宋慈已获得非凡力量,但要战胜潜伏的鬼怪,单靠宋慈一个人还远远不够。
他暗自思索,自己也必须获得钟馗的法力才行。
就在这时,李白衣的声音再次响起,浓雾似乎因他的声音而更加密集:“第一道题,明今生之题。包拯,从另一个角度看,你是不是导致北宋被金国灭亡的罪魁祸首?”
这一问,包拯、展昭、公孙策均大吃一惊。
北宋会被金国灭亡?
怎么可能?
毕竟当前北宋正与女真金国联手对抗大辽,双方本如兄弟一般,何来此问?
李白衣对这个世界的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
他知晓赵构曾被金国追杀至南方,无力反抗,只能在南方建立南宋。
赵构的父兄甚至被金国掳走,北宋的赵氏家族与赵构虽为同族,但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恩怨似乎变得微不足道。
因此,尽管个人遭遇悲惨,北宋还是选择与金国结盟,共同对抗强大的大辽。
与此同时,赵构则转向与蒙古结盟,希望借此力量自保。
目前北宋和金国的女真人结成了盟友,面对的最大外患是大辽,
灭掉北宋的可能是大辽。
怎么可能会是盟友女真金国呢?
包拯和其他人对此感到难以置信,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未来北宋竟会被金国所灭。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包拯造成的?
包拯对于北宋忠心耿耿,他怎能相信因为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北宋的灭亡?
思及此,包拯义正言辞地回答:“错!”
“我包拯绝不可能是造成北宋被灭的罪魁祸首。”
“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错误的。”
听到包拯的回答,公孙策、展昭和宋慈纷纷点头,他们坚信包拯的回答是正确的。
然而,就在这一刻,浓雾之中传来了李白衣的声音:“回答错误。”
这一声判决如同晴天霹雳,
包拯、展昭等人难以置信,目瞪口呆,完全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在浓雾中,画面再次浮现。
【包拯以其铡刀判决了无数人,这些判决大多受到民众的拍手称快。】
包拯等在画面之中,看到了庞煜之死,柴文意之死,
这些人都是罪该万死,
【然而,也有一些被处决的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这些人的死让很多人痛心疾首,批评包拯过于冷酷无情。】
【在那些遭铡刀的人中,有些人才华横溢,既有文臣也有武将。】
包拯等又看到了崔明冲,
也看到了一些厉害的大将军,
当然,还有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虽然他们确实犯了错,但他们的罪行并不至于死刑。这正是包拯与狄仁杰的差异所在。】
【比如林永忠因为复仇杀了六个恶贼,狄仁杰没有揭发他们,反而帮助他们升官。但包拯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包拯以大公无私著称,然而他的无私却有时显得过于刻板。】
【他坚持法律的绝对公正,无视情感与复杂的人性,这使他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
【但这种刚硬的公正也不免让人感受到了某种冷漠,甚至是偏执。】
【包拯的执法方式,虽然强化了他个人的名声,却也使北宋失去了许多有才华的人物。】
【无形中加剧了人才的流失,留下了一个才疏人才凋零的局面。】
包拯站在原地,面露难以置信之色,内心的波动难以平息。
他自言自语:“这就是我和狄仁杰的差距吗?”
“在审判案件上,我自信不输给他。”
他的声音坚定,但随即转为自我怀疑,“但是在处理事情的手段和对人性的理解上……我……我不如他……”
“我错了吗?”
周围的公孙策等人见到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