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卫国简单收拾了行囊,便踏上了前往山里老家的路途。渐近山脚,抬眼眺望,老家那座略显斑驳的屋舍静静依偎在葱郁的山腰,仿若一位岁月沉淀下的隐者。屋前,一点鲜艳的红灵动跳跃,格外引人注目。
待行至近前,原来是小梅。她身姿轻盈灵巧,身后跟着几只如雪球般的兔子,欢蹦乱跳。她身着的那件红衣,是温尔雅生病后特意购置的,花费了一千八百元,盼着借这火红的色彩驱散晦气,如今看来,倒让小梅多了几分俏皮与灵动,果真人靠衣装马靠鞍。
“哥!”小梅眼神敏锐,一眼瞧见曾卫国,欢呼雀跃着飞奔而来。
“猜猜,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啦?”曾卫国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袋色彩缤纷的棒棒糖,递到小梅面前,“喜欢吗?”
“喜欢!”小梅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宛如藏着璀璨星辰。
“可要记得每天刷牙哦,你这一口像玉米粒似的小牙,要好好爱护。”曾卫国宠溺地轻轻刮了刮小梅的鼻子。
此时,二婶从屋内走出,满脸笑意相迎:“卫国,你来了!”
曾卫国赶忙将十斤猪肉递过去,说道:“二婶,一点小心意。这肉最近价格实惠,才十块钱一斤,就想着多买点,大家一起吃。这衣服呢……”
“再便宜也得花钱不是?”二婶略带嗔怪地说道,“晚上咱包饺子,让你尝尝。”
“好嘞,二叔和小明呢?”
“在山上刨红薯呢,今年收成还不错。”
曾卫国放下背包,转身对小梅说:“走,咱们去后山瞧瞧。”
“嗯!”小梅应了一声,将兔粮撒给身后的兔子,像个乖巧的小尾巴紧跟在曾卫国身后。
后山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刚出土的红薯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一垄一垄整齐地堆放着。二叔挥舞着铁锹,动作娴熟地挖掘着,小明则在一旁用镐头奋力刨着。
“卫国,来了啊!”二叔直起腰,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容满面地打招呼。
小明抬头瞧了瞧曾卫国,咧开嘴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笑了笑。
“这么多红薯,打算怎么处理呢?”曾卫国走到二叔跟前询问道。
“卖掉,已经说好了,下午有人来收。”二叔回答道。
“多少钱一斤?”
“一块钱。”
“这么好的红薯才卖一块?城里都能卖到两块了,就算差一点的也至少一块五呢。”曾卫国微微皱眉说道。
“哪有那闲工夫往城里运,光路费都不划算。”二叔无奈地摇了摇头。
“也是。”曾卫国心里暗自盘算着,网上卖一块五还包邮,便又问道,“一年下来能卖多少钱?”
“大概两千块钱左右吧。”二叔说。
“怎么也得留一些,红薯可是好东西。”曾卫国关切地叮嘱道。
“放心吧,管够。你们城里人稀罕,在咱这,以前都拿来喂猪的。”二叔笑着说。
“红薯藤别扔,喂兔子挺好的。”曾卫国看着那几只兔子说道。
“就这几只兔子,能吃多少。”二叔不以为意地说。
“其实可以多养几只。”曾卫国心里琢磨着。
小梅在一旁忙着将散落的红薯归拢到一起,阳光轻柔地洒在她身上,秋风从山下徐徐吹来,带着丝丝凉意。二叔穿着那件洗得有些泛白的黄背心,古铜色的臂膀结实而有力。小明身上那件蓝色衬衫的衣角随风轻轻飘动。二婶从屋后的小径走上山来,手里拿着一把刚从绿油油的菜园子里割下的大白菜,新鲜的菜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
曾卫国拿起手机,将这充满生活气息的一幕拍摄了下来。
“吃饭啦!”二婶抱着白菜走过来,“吃完饭再接着干活。”
“好嘞,收工!”二叔吆喝一声。
吃饭时,曾卫国问道:“怎么没见种水稻呢?”
二叔扒了一口饭,说道:“上面不让种了,说是怕污染水源。”
“种水稻怎么会污染水源呢?”曾卫国满脸疑惑地问道。
“有些懒人往水田里乱撒化肥农药,一下大雨,水就流到河里去了,就把水源污染了。”二叔解释道。
“那农民吃什么?”
“按人头,每人发五百斤稻谷,白送的。”二婶在一旁说道。
“够吃吗?”
“够了,孩子们都在外面,我们两个老家伙能吃多少。”二婶笑着说。
“对那些懒汉来说倒是划算,可对想种粮食卖点钱的人就亏了。”二叔叹了口气。
“能卖多少钱呢?再说你也干不了几年了,我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二婶劝说道。
“好好的地就这么荒着,怪可惜的。”二叔还是有些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