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话才出口,朝堂上顿时哗然一片。
“什么,辽国使团的三道难题已然破解?”
“简直大言不惭!”
“一个小小知县,如此不自量力,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百官无一能破解,区区一个七品知县,有何资格敢说这般狂言?”
百官就像是听了一个笑话,满脸的讥笑和嘲讽。
能出现在大殿上的,无一不是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员,无一不是饱读诗书之辈。
群臣面对辽国难题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包拯刚刚回京,便已找到破解之法,不怕把牛皮吹破了。
这对百官来说,包拯这是在打他们的脸。
“包拯,此事关乎大宋国威,乱夸海口,可是要掉脑袋的!”
一道阴阳怪气的声音打破大殿上喧哗的氛围。
除了庞籍还能是谁?
光是听声音包拯就知道是这只老狐狸了!
他和庞籍之间一直都有嫌隙。
三年前,包拯进京赶考。
为拉拢包拯,尚未考试之前,身为主考官的庞籍,便许诺包拯状元之位,要包拯投在他名下。
庞太师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片好意被包拯狠狠地打了脸。
不但当面推迟,更是出言讽刺。
庞太师何等人物,哪里丢过这个脸?
包拯的前途可想而知了。
而嗅到危险信号的包拯,高中之后便直接请求外放偏远小县,以求明哲保身。
赵祯明白包拯的意图,也只得将他外放,远离朝堂是非之地,希望时间能淡化庞籍心中的怨恨。
也希望,通过外放,能让包拯磨练得圆滑一些。
如今看来,包拯的变化的确很大,少了一些锋芒毕露,多了一些沉稳老练。
只是庞太师的仇恨,似乎并没有消减,反而更为强烈。
赵祯对此也满是忧色,立即转移话题道:“包拯,你可有十足把握?”
“陛下,包拯倘不能破解辽国使团的难题,愿自裁以谢天下!”
“好!”
见包拯如此自信,赵祯激动得拍案而起。
破解辽国三道难题,不但关系到大宋的国威,更关系到包拯的前途。
只要能破解辽国使团的难题,那便是为大宋立了大功。
届时为包拯加官晋爵,料朝臣也不敢非议。
定远县三年的磨砺,赵祯相信包拯已脱胎换骨,足以在京城胜任要职,助自己一臂之力。
被皇上打断了话头的庞太师,忽然沉默起来,脸上闪现着阴笑,不知又在盘算什么。
赵祯余光瞥了庞太师一眼,见其并未抢白,这才回头对垂帘内的太后道:
“母后,既然包拯已有破解难题之法,敢请母后宣辽国使团上殿,好教包拯当面破解。”
“包拯,你可要想清楚了!若有一点差池,有损我大宋国威,本宫绝不轻饶!”
垂帘内传出一道不算响亮又不失威严音。
声音清亮,给人以十足的压迫感。
包拯心神为之一振,实在好奇执掌大宋朝堂的女人,究竟张什么样子,必定风华绝代,大气雍容。
“宣辽国使臣进殿!”赵祯急不可耐地宣谕。
对于辽国使团这次的挑衅和羞辱,作为一国之君,已足足隐忍了两天的气。
能否重新找回颜面,便在此时。
辽国使团陆续进殿,足有十几号人。
均是奇装异服,与中原装束大相径庭。
男女兼有。
男的人高马大,身材魁梧,足足高了大宋官员一个头。
女的穿着暴露,柳腰秀腿,膝盖以下的腿露在外面,白皙修长。
肚脐裸露在外,似是有意展示其不盈一握的腰肢。
若在大宋朝,女子这等穿着,早被安上一个伤风败俗的标签,人人唾弃。
但大宋臣民素知辽国乃化外之邦,性格开放,已见怪不怪。
辽国正使耶律雄才作揖:“大辽使臣耶律雄才参见大宋皇帝万岁,参见大宋太后千岁。”
辽国这次出使大宋旨在挑衅,但面对大宋皇帝和太后,倒也不敢失了礼数。
“贵使免礼!”
“谢太后!谢陛下!”
耶律雄才站直了身体,魁梧的身躯,加上貂皮大衣加身,威武不凡。
犀利的目光扫视百官:“陛下宣外臣等进殿,莫非已有破解我大辽三道难题之法?”
神色倨傲,言语间兼有鄙视之意,泱泱大宋,文道之邦,却被几道难题弄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