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灵异小说 > 寻访山海经最新章节 > 第十七章 出发!罗布泊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寻访山海经 第十七章 出发!罗布泊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出发后第一站是另一个省城西安。在这有六人上车,都是些高学历知识分子。两个考古专业:尹颖、苏临岳。苏临岳是研究生在读,才24岁,戴着眼镜看上去斯文腼腆,话说得很少。尹颖比他大不了几岁,虽名字像女性,却是个高大的彪汉。尹颖是留校大学讲师,口才一流,脸上永远笑容可掬,是个自来熟,没半天就和大家热络得很了。

历史专业一人:阳连月。唯一的女性,四十多岁,也是大学教师,副教授。她是欧阳教授曾经带的博士生,是教授的学生。阳连月给老师带了一支极其珍稀的野生老参,欧阳教授不想接受如此贵重的礼物,但阳连月有诸多理由,说她理应尊敬师长,而且自己虽姓阳其实就是欧阳,又是本家,算是教授的女侄辈。既是学生又是女儿,送点小礼再正常不过的,欧阳教授很受用,欢喜接受了。

看得出阳连月女士很会来事,大学职场修炼过的确实不一般。其他三人有两位生物学家:谢子午和戚玄,来自一所生物研究院。另有位地理专家陆路平,他们都才三十多,比我大不了几岁。

六人都是各专业的精英,相比之下我和大宝不免自惭形秽。但转念一想,我好歹挂了个副队长头衔,面子上不能掉价。互相介绍后,他们对我都很客气有礼。如果知道我只是个高中学历的图书馆员,不知心里会不会“另眼相看”?

在西安只待了一天就继续西行,本想回趟老家看看爷爷和老爸老妈,但行程紧只得作罢。几天后到兰州,在兰州加入的人就比较多了,差不多十几个。其中五个司机都是XJ罗布泊本地人,还有个脸上时刻都是沉闷表情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王一行大概以前认识他,称呼他“胡老刀”,态度很尊敬。我悄悄问王一行此人何方神圣,他只说了四个字:救命恩人!我知道这几个字的分量,足以说明他在王一行心目中的地位,只是一时摸不清他有什么过人本领。

另外五人是部队派来的全副武装的士兵,负责侦察、保卫考察队的安全。我和大宝也是当兵出身,对他们倍感亲切,混熟后得知他们是军区特战大队的,班长是个三级士官,刚好与我们同年,姓邓,我们称他邓班长,其余四人都是小年轻,不过能进特战队成为特种兵肯定是有几把刷子的。

至此全部人员到位,共23人,所有物资也即将托运发往哈密。因我是副队长,王一行把物资清单拿来给我看,问我还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清单上列了长长的物品,我细心逐条看着,交通工具是五辆汽车,四辆越野吉普,一辆军用卡车,吉普车载人,卡车除了载人还需运载物资。每辆车配备了大功率对讲机,王一行有专属卫星电话,用来和外界联络、呼叫支援。

食物和水是必不可少的,二十余人要准备一到两个月的储备。食物选择的是压缩面包饼干、肉蔬罐头、挂面等以及若干调料。水不能压缩,采用四四方方的大型桶装水,几十桶占不了多大地方,外加几十箱瓶装水。

汽油是万不可缺的,五辆车在罗布泊盐碱地上长途奔驰油耗不小,于是汽油桶在大卡车车厢占据了不小的空间。

住宿用的是五顶野外帐篷。王一行考虑周详,三位女同胞用一个帐篷,其余二十人四个帐篷。罗布泊夜晚气温低,每人还发一个睡袋,由各人自己保管。

野外探险用的伞绳、地图、防水布、指南针、大功率电筒、打火机、医药包等等,都准备得很充足,考虑到要进行地下洞穴探险,还准备了头盔、迷彩衣、多功能野战刀具,更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居然还有枪支手雷和炸药。

我对王一行说,这是去考察还是打仗?用得着这么多军火?除了那几个士兵你给谁用?

王一行解释说,这就是他说的充足准备,正因上次出了那么重大的事故所以这次须得慎重再慎重,宁肯不用也不可不备。地下石门打开的时间有限,万一耽搁了炸药就可派上用场了。至于枪械那就更重要了,地下生态系统危机四伏,没有枪心里怎能踏实?说起来大家平时也没机会玩枪,给大家免费玩玩不好么?

我无语,不知搞这么大阵仗是否有必要,王一行见我不说话再问我有没有补充的。我说你考虑得很周到,没什么补充的。忽然想到行程至少一两月,手机没信号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便说能不能带些关于罗布泊和古西域的书,既可以用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又可当作娱乐打发时间,一举两得。

王一行楞楞看了我半晌,言不由衷赞了句,不错……丰富精神文化嘛,想得周到!

接下来给大家一天时间购买个人物品,然后就踏上往XJ的汽车。当时罗布泊没通铁路,坐的是大巴车,沿途大西北风光是内地难以见到的。每人兴致都很高,一路贪婪欣赏着美景。这个路程很长,比家里到兰州更长,过了武威、张掖、酒泉到达嘉峪关,嘉峪关过去不远是玉门,这一带在汉唐属边境重地,称为“河西走廊”,千百年无数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无数悲欢离合的边塞诗文,不过对于目的地来说,这才刚开始呢。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