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羡细细观摩着那株半圣灵药,绿意盎然,霞光四射。
神逸非凡的道韵让他忍不住靠近,走到锃光瓦亮石板前口鼻间嗅到一股芬芳,正是那半圣灵药所散发,陈羡心中莫名有种摘取吞噬的冲动。
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
他盘坐在那油光锃亮的石板上,光滑到险些没坐稳,费了好半天才盘膝坐下。
闭目凝神,仅仅一个吸纳,四方灵气如泉涌井喷朝他汇聚。
气海下丹田如虹吸鲸吞般收纳灵气,在其丹田内部化作丝丝缕缕气体流淌全身,周游一圈再返回丹田。
如此反复。
直至适应此地灵气之后,陈羡从入定中醒来,左右抓握两块灵石,念由心中起,灵石化作一股庞大气流顺着手掌涌入筋脉窍穴,汇聚气海下丹田。
与此同时,气海穴如渐渐蓄水的池塘,灵气越积越多。
将原本漆黑的丹田映照出酷似晨曦破晓的朦胧云雾之感。
那发丝粗细的白芒也逐渐茁壮,经过丹崖子讲述,他已知晓白芒为“真气”,将伴随日后整个道途。
随着真气不断璀璨粗壮,陈羡本人顿感空灵,双眼如掀开纱帘般清明。
此刻手中两块灵石已如龟裂顽石,洁白无瑕的石块变的灰白,上面布满蛛丝一样的裂纹,最后碎成粉末。
他彻底迷上吸纳灵气的感觉,连忙又抓起两块灵石吸噬。
反复重复着,他发现三四十块灵石才勉强炼出十余条细小真气。
据丹崖子讲述,真气要将丹田蓄满方有突破的可能。
陈羡面露苦色:“一个下丹田都耗光近百灵石,并且还只是杯水车薪,后面还有两处丹田,想想都头疼!”
他浑然不知自己迈入开灵境第二秘,“融汇”。
融汇即融合,每九条细小真气相融,这个过程真气更像一次升华蜕变,会愈发洁白粗壮。
待升华蜕变有九条粗壮真气之后,它们将第二次融合,真气会愈发纯净,如此不断九九叠加。
整个过程,真气就像打铁一样被反复锻造,直至彻底纯粹无瑕疵。
当真气融汇到一定程度,就正式迈入第三秘“练气”
所谓练气就是初次运转真气,洗涤凡胎,排污除垢。
当身体凡胎褪去,小腹气海穴的真气将蔓延到胸膛檀中穴,以此冲开中丹田。
中丹田为九秘中的四至六秘,乃开脉、解元、淬体。
此三秘建立在下丹田排除杂质之后,真气能顺利贯通几处主筋脉,从而更进一步沿着脉络淬体,故称开脉。
人体奇经八脉繁多,开灵境的开脉也仅仅是个粗胚,若要细致入微还得等到通窍境。
第四秘粗略的开脉只是为后面第五秘“解元”铺平道路。
启到奠定第六秘“淬体”的深浅。
前面下、中两块丹田大致是固定后续修行基石。
上丹田的“藏枢”、“养神”、“归一”三秘多是运转和适应真气,为后面“通窍境”铺平道路。
开灵境是个漫长的过程,有的终其一生,有的三五载光阴,因人而异,资质决定修行快慢,意志决定修行长远。
吸噬完全部灵石的陈羡,下丹田已经储存过半的真气,黑白分明,白色真气内敛着无限生之气息,仿佛任何一缕都有枯木逢春,起死回生之效。
此刻的陈羡自己隐约觉察到晋阶,因为他五官敏锐超常。
修为晋升他依旧没停下的意思,丹田正疯狂吸纳外界灵气。
也庆幸此地布下聚灵大阵有源源不断灵气供应,而在他大量吸收灵气的同时,那半圣灵药所演化的道韵也一并被他捕获,化作丝丝缕缕气机穿透周身。
他隐约有所悟,交织的道与理给人一种似懂非懂错觉,他渐渐沉浸其中直至彻底忘我。
时间流逝,白昼交替,十万大山之中,槐山顶峰隐隐浮现酷似玉盘的灵气云团,直压山顶,化作龙卷漩涡倾泻在山巅之上。
陈羡端坐石板,任由龙卷灵气漩涡灌顶,笼罩全身,再被丹田吸纳。
那株半圣灵药在龙卷外围摇曳,仿佛随时有连根拔起的错觉,它所演化的道韵被灵气漩涡搅的粉碎,附着在表层,使其龙卷异常神逸。
同时那半圣灵药也被磅礴灵气冲刷洗涤,以肉眼可见蜕变。
双方算是互相成就。
这并非异象,是周边灵气无法满足陈羡丹田吸收,从而聚集更远处灵气,导致形成巨大灵气漩涡。
此现象惊动整个槐山派,纷纷朝山顶俱来,满天长虹驾物御剑。
远处有两道脚踏虚空身影,一白一灰,在空中一步数丈,转眼之间便追上满天御剑驾物的修士,并瞬息超越现身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