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爷爷李云龙,候亮平说我不够红? 第十八章 可是百年难遇的好官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这……”陈海犹豫了。
“咋了?多年的兄弟情,你不肯帮我一把?”
面对侯亮平打来的感情牌,陈海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你不说话我可当你答应了,你过来接我,咱们即可出发。”
不等陈海多说什么,侯亮平已经帮他做了决定。
事已至此,他只能是舍命陪君子了。
经过三小时的跋山涉水,陈海带着侯亮平来到了曾经的贫困村,永丰村。
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看着四周万亩良田,青葱又绿。
侯亮平觉得一切是那样的不真实,这地方哪有一点贫困县的影子?
虽说侯亮平不是出生于农村山区,可他也因为各种案件去过不少地方。
很多所谓的经济生产区的情况,也没有如今这永丰村给到他震撼。
山清水秀不说,每一处都是整齐规划。
农田实现了规模化,一眼看去,万亩良田的赏心悦目,让人有种置身桃园仙境的感觉。
“这里三年前真是个贫困村?”
侯亮平眼都看直了,心中久久无法平复。
“这……我当时也只是在省里的表彰会上看到过一些照片,本以为都是作秀,没想到一切竟然是真的。”
作为过来人,陈海见过太多。
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弄出虚假繁荣的假象。
可他们这次是奇袭,不曾想这永丰村竟然真如表彰会上那般,不,准确的来说,有过之无不及。
照片里,只是有一部分区域的图片,要论震撼,还是这亲眼所见。
“这么看来,这李远扬真是个实干派,很有能力啊!”
陈海忍不住感叹道,却不曾想一旁的侯亮平却随之露出了鄙夷。
“有能力不代表他不贪腐,你看他豪车名表的,不知道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说话间,侯亮平看到了一个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顿时来了兴致。
“走吧,只有融入民众之中,才能找寻真相本源。”
说着,侯亮平率先走向农民大伯,同时颇有心眼的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录音笔。
“大爷,还在忙呢?”
闻言,正在忙碌的农民大伯也停下了手中的农活,看向侯亮平的同时,憨厚笑道:“要丰收了,自然是忙点。”
“你看着眼生,不是咱们这的人吧?”
“对,我是市里来这踏青的。”侯亮平随便找了个由头。
听闻侯亮平是来踏青的,农民大伯不免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怎样?咱们这还不错吧?”
“确实不错,青山绿水的。”侯亮平笑说道,已在准备为他接下来的话做着铺垫。
“那是,这一切啊,都得多亏了咱们县长,如果不是他的改革,也不能有我们的今天。”
说到李远扬时,农民大伯眼神中透出一丝敬仰。
侯亮平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提到这位县长,倒是农民大伯先提上了。
这也省去了他原本打算的铺垫:“哦?看来大爷你对咱们这位县长评价很高嘛。”
“那是,李县长那可是百年难遇的好官。”
“可能你不知道,就几年前,咱们这还是整个汉东省最贫困地方,当时,咱们这的人吃饱饭都成问题。”
“可李县长一来,就大刀阔斧的改革,惠民政策多了,不仅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还修桥铺路,还给咱们这修了希望小学。”
“看到我们的房子了吗?几年前,这还全是茅草屋,是李县长来了,咱们才住上了小洋楼,成了十里八乡赫赫有名的公村。”
说到这,农民大伯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侯亮平频频点头,可对于农民大伯所说的这些,他却有另外的看法。
“大爷啊,我想你是误会什么了吧?李县长虽说是有能力,可是改革什么的,那都是政策说了算的。”
“李县长充其量就是个执行者而已,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
“屁!你个年轻人懂什么!”
都不等侯亮平把话说完,农民大伯便谩骂着打断了侯亮平的言论。
“你知道李县长为我们做了多少贡献吗?当初改革,县委拿不出钱来,那都是李县长用个人的钱垫上的。”
“就连咱们村的修桥铺路,那都是李县长自掏腰包。”
“咱们这读书不便,是李县长修了希望小学。”
“当年,咱们这穷,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还是李县长把大家寻了回来,带大家发展新农村经济。”
“要不是他啊,咱们连阖家团圆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像今天这样,过上这样的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