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影视:庆国四皇子,开局大宗师 第7章 诗才天下惊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王启年话音落下,顿时喧嚣的秦王府立刻安静了下来。
静,绝对的安静。
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地看着李承天所写的诗。
像是被施展了定身法一样,一动不动。
他们着实被震惊到了。
“妙啊,妙啊!”
就在这时,王启年忍不住拍案叫绝。
众人循声看去,这才注意到念诗的人竟是监察院的文书王启年。
监察院虽然干的都是一些脏活,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当文书的。
王启年的才学虽然比不上状元探花之流,但也比大部分书生强太多了。
这样的人说好,那就是真的好。
实际上,在场的官吏权贵们也都发自内心的觉得四皇子的诗是真的好!
他们或许不懂诗文,或许不知妙在何处,但是听完整首诗,就是觉得非常好。
尤其是最后一句‘云在青霄水在瓶’,顿时让人有种超尘脱俗的感觉。
要不是俗务缠身,他们甚至都想立刻脱去这身官袍,出家修道去了。
这就是好诗,从来都是雅俗共赏,比那些堆砌辞藻的所谓诗文强上千万倍不止。
那些能叫诗文吗,分明就是无病呻吟,拿来当厕纸都嫌粗糙了。
“王大人乃是监察院文书,自是学富五车,不妨为我等讲解一二,不知可否?”
这时候,一直很没有存在感的户部侍郎范建范大人开口了。
说实在的,他其实很不想来秦王府,因为他的身份和地位很特殊。
若是来了的话,难免让人心生猜疑,是否会站在四皇子这边。
不过他最终还是来了,因为户部实在没人,户部尚书病重在家,自是不能亲来恭贺。
他身为户部侍郎,想不来都不行了,总不能随便派一个人来秦王府,那等于打四皇子的脸。
所以范建来了之后一直保持低调,若是不注意的话,甚至还看不到他人。
直到李承天写了这首诗之后,范建这才感觉不虚此行,来的太对了。
不然岂不是错过这首绝妙的诗句。
只是身份使然,他自然不能亲自赏析的,只能让王启年代劳了。
仅仅是只言片语,便可见这些人心思有多深沉。
想在京城混,没点刷子可不行。
“哎哟,下官唐突了,此乃绝句,下官实在,实在有些......”
王启年吱吱呜呜了半天,这才发现自己处境相当不妙。
自己是监察院的文书,监察院可是不参与任何一个皇子夺嫡的。
若是当众赏析四皇子的诗文,说的好了,大家以为他有意投向四皇子。
若是说的不好,那就是得罪了四皇子,无论是哪种结果,他都讨不到半点好处!
看到王启年一脸担忧,范建笑道:“王大人尽管讲解便是,没有人会说什么的。”
范建的话很简单,一般人听不出什么来。
但是这里都是混迹官场几十年的人精,都知道这是在告诉王启年,今天这事只论诗文,不论其他。
范建的身份虽然只是户部侍郎,但实际上权力可不小,又是庆帝发小,谁敢得罪他?
他说没事,那就是没事了。
王启年自然是个人精,听出范大人言外之意,这时候胆子也大了起来。
他润了润嗓子,恭敬地看向李承天,说道:“秦王,下官便斗胆鉴赏一二,说的不好,还望秦王海涵。”
李承天对王启年这个人印象不错,重情重义,就是贪财了点,不过这倒不算什么大问题,他微微点头道:“王大人请便。”
得到秦王李承天的许可之后,王启年这才开口:“这上阙‘修的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说的是一位深山的修道之人在一个清幽美妙的松林悟道,两函经指的是经文并没有打开,但道人却早已明悟了经文中的道理......”
王启年不愧是监察院文书,经他之口,即便是不懂诗文的人也明白了上阙表达的含义。
李承天听了这番解析,也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虽然王启年解析的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意思上倒也差不多。
只是他水平不够,没能解析出上阙的精髓来。
对于南庆这样诗词匮乏的军事大国来说,这样的解读其实也算不错了。
说完了上半阙,王启年便继续赏析下半阙。
“四皇子的诗但是上阙已是极为难得,这下阙更是绝了,堪称我大庆千年来七言之最!”
说到这里,王启年以及一众权贵们也都有些激动起来。
因为大家都听出来下阕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