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
包拯一愣。
有些难以置信。
读心术,难道可以窥探别人的心事?
要是拥有了这项技能,岂不是成了妖孽了。
这么好的技能,包拯自然不会放过。
“兑换!”
“叮!读心术兑换成功,融合中……”
“叮!融合成功。”
伴随着系统声音落定,包拯大脑仿佛被电击了一下,跃跃欲试。
然而,就在这时。
房门咚咚响了两声。
“大人!”
门外传来公孙策的声音。
“公孙先生,请进!”
看着公孙策缓缓走进来。
没等他坐下去,包拯已开启了读心术。
【大人究竟是通过什么勘破乌盆一案,莫非真的是鬼魂?】
【我饱读诗书,从不信怪力乱神,想来是大人在乌盆中发现了什么端倪,只不过没有具体的线索,才故弄玄虚罢了!】
显然,直到现在,公孙策对怪力乱神一事还是耿耿于怀。
探测到公孙策心中所想后,包拯暗暗笑了起来,心中乐开了花。
读心术特么就是强大。
至于公孙策的疑惑,包拯相信,其他人应该也是如此了。
就让大家都留点悬念吧!
公孙策坐下来,本想问什么,却又不好问。
而读心术看去,包拯立时就知道他心中所想。
公孙策想问的,无非还是乌盆案。
因为包拯一直没有明确表示过,乌盆内的确是石大茂的冤魂作怪,貌似一直“自导自演”。
而给人的感觉,就是见了鬼。
公孙策自然也就不好问了。
“公孙先生找我,有何事?”
包拯故作糊涂地问道。
“哦!耿春来报,银子和乌盆已经送还张别古。”
“那就好!”
包拯点了点头,忽然意味深长地说道,“他一个孤寡老人,希望这一百两银子能让他安享晚年!”
提到张别古,公孙策也叹了口气。
一个孤寡老人,孤苦伶仃,儿女双亡,无人赡养,岂能不叫人唏嘘?
“公孙先生,定远县像张别古这样的孤寡老人有多少?”
包拯问道。
“这个具体也没统计过,少说也有数千吧!”公孙策顿了顿,脸色犯疑,“大人问这个做什么?”
“这些孤寡老人,有的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无人奉养。
我正寻思,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公孙策才一听到这里,感动之余,又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能有什么办法?
除非县衙出钱。
然而,定远百姓在官府和恶霸轮番压榨之后,民生都还没有恢复,税收都难以征收上来。
更遑论其它了。
“学生知道大人心系黎民百姓,但县衙根本没这个条件,除非…让朝廷拨款。”
说到让朝廷拨款,公孙策又顿了顿,一声轻笑。
这更是天方夜谭。
大宋朝表面上是富得流油。
而实际上,每年还要向辽国、西夏和高丽赔款几十万两白银和布绢。
这是大宋朝强干弱枝的国体所决定的。
大宋朝自从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无权,便一直偏安一隅。
动辄以赔款来求得和周边国家的相安无事。
加上地方上每年的赈灾,基建等工程,户部实际也没多少钱。
倒不是朝廷没钱给定远县一个小县城拨款养老的能力。
但别忘了,泱泱大宋,比定远县困难的地方比比皆是。
不少地方存在易子而食的恐怖现象,朝廷尚且无暇顾及,更遑论其它贫困地方了。
所以,申请拨款的奏折恐怕申报上去,到不了皇上那里,就得被三省宰辅驳回。
一个定远县要朝廷要求拨款给孤寡老人养老,其它州郡还不得炸开了锅?
“是啊,民生疾苦,本县作为父母官,却不能为百姓谋福利,这是本县的失职。”
包拯意味深长地说道。
原本,包拯决定把二十一世纪那些行之有效的金融政策、保险事业直接套用过来。
然而,生产力、科技低下、工商业并不发达的大宋朝,这些东西根本不现实。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这也是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