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老太婆开始耍横,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受了多大的委屈。
而左邻右舍却是习以为常了,这就她惯用的伎俩罢了。
以往听到他们婆媳闹矛盾,村里请来长辈调解。
都知道是李老太婆的不对,偏爱幼子,对长子不待见,对儿媳更是仇敌一般,什么扫把星,丧门星之类的话都说得出来。
可长辈和邻居才说了两句,他就不乐意了,开始撒泼打滚。
看到她如今在包大人面前,又是这个模样,丝毫没有半点悔意,村民都“哎”地一声,叹息起来。
恐怕活神仙也拿她没办法。
县衙里的人见状之后,也是傻了眼。
可见这老太婆平日里对儿媳妇多么不待见了。
李方看到老母亲在包大人面前这么无礼,不由得羞惭满面,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自己虐待母亲。
其实,李方作为长子,从小就忍受着爹娘的偏心。
好吃的给弟弟吃,好玩的给弟弟玩,重活累活却是自己干。
但凡有什么不满,爹娘都是一句,弟弟还小,你这个做哥哥的不应该多担待一点吗?
反观弟弟,却是娇生惯养,无所事事,只知道啃老。
等到李方成家之后,妻子即便做得再好,可在公婆的眼里,就是外人,根本不受待见,常常遭受冷言冷语,非打即骂。
实在过不下去了,李方才提出来分家。
然而,这更加引来了李母的不满,说是长大了翅膀硬了,逢人便说,不孝子娶了媳妇忘了娘,撇下他们老两口不管了。
又有谁知道,李方心里却是有苦难言。
心知要是不分家的话,这日子更加没法过下去。
好不容易分了家,可偏偏家里穷,建不起房子,生活在一个院里。
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有些摩擦。
李方一家三口,每日里都得看爹娘的脸色。
可毕竟是自己的爹娘,只能忍气吞声了。
虽然一肚子的窝囊气,可李方也知道百善孝为先,能忍则忍,能让则让,让妻子不和公婆计较便是了。
孝为立身之本,面对爹娘,李方说不得,骂不得,更加打不得。
只希望有一天,二老能自己想明白。
可想不到老母亲到了现在,却是没半点悔改之意,李方心里能好受才怪。
“娘,你能不能好好说话,别动不动就耍赖,包大人是专程来替我们化解矛盾的,你这个样子成何体统,你先起来。”
面对犯浑的母亲,李方一阵揪心。
要是往常,他可能就算了,可在太爷的面前,这成什么样子了。
一边说,一边赶忙过来搀扶。
不想李母却是铁了心一般,一把将其推开。
“老娘不要你管,老娘没你这个不孝的儿子,你和狐狸精走你们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这一幕却令众人大跌眼镜,就连包拯也愣住了。
这样的母亲,的确是少见了。
旁边的邻居也看不下去去了,纷纷劝说。
“二婶,有什么话好好说。”
“就是啊,你先起来,你这个样子不是让人看了笑话吗?”
李老太婆却是充耳不闻,继续哭腔呛地地叫骂,嘴里骂着自己多可怜,生了个不孝子。
一旁抱着女儿的戴春梅,也看不下去了,在女儿的耳边轻声道:“小花,快去将奶奶扶起来。”
小花心里却有些惧怕,看着母亲摇了摇头。
平日里,这个奶奶对自己就恨之入骨,心里有了阴影,自然是不敢去的。
戴春梅道:“没事儿,你是她亲孙女,她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小花听后,才怯怯地走过去,小手拉着奶奶的手,用稚嫩的口吻道:“奶奶,您起来呀!”
李老太婆见是“狐狸精”受意,狠狠地瞅了戴春梅一眼,而后看了一眼小花。
看到这个没半点用处的东西,脸色更是冷如寒铁,喝道:“大狐狸精生的小狐狸精,谁要你管了,给我滚开!”
猛地一拐。
小花才多大年纪,哪里经得起她这一拐子,直接往后就倒,坐在地上。
受了惊吓,哇地一声,就哭了出来,两行眼泪滴溜溜顺着小脸往下直流。
“啊……”
在场之人,无不震惊,失声叫出来。
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奶奶啊,别人家疼孙女都还来不及呢!
戴春梅也吃了一惊,跑过去扶起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两行眼泪也是止不住地往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