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68小说 > 历史小说 > 在中东当先知:我竟成最大黑天鹅最新章节 > 第18章 以身入局!棋子也能掀翻棋盘(求鲜花)
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
换源:

在中东当先知:我竟成最大黑天鹅 第18章 以身入局!棋子也能掀翻棋盘(求鲜花)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如章节排序错乱或空白错误,请点左上角换源阅读。
      房间里,众人搬起小板凳、准备听故事。

此刻要是能有一袋瓜子就好了!

凌烈开口说道:“论斗争的智慧,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比得过华夏!对于华夏的历史,我略知一二。”

众人纷纷点头。

“这两个故事,都是关于华夏帝王的。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东半球话事人、亚洲牧、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唐太宗、天可汗李世民!”

一位恐布分子同学举起了手:“七世纪最强的人类,不应该是先知谟罕蓦德,也就是您吗?”

凌烈清了清嗓子:“历史学的不错,但比起李世民,我自愧不误!你们都别打岔,好好听我说!”

“李渊建唐伊始,盘踞陇西的薛举、薛仁杲父子成为关中大患。武德元年,李世民初次挂帅,却因生病之际部下不听指挥贸然出战,遭遇惨败。但他迅速调整,二次出征,坚守六十余日,待敌军粮尽气衰,先以诱敌之计分散其兵力,再亲率大军突袭,于浅水原大破敌军,随后追击围降薛仁杲,平定陇西,稳固了关中后方。”

“柏壁之战,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侵,连克并州等地,直逼黄河。李世民领军出征,驻军柏壁,与宋金刚对峙。他深知敌方孤军深入,利于速战,便采取坚壁挫锐之策,分兵袭扰其粮道。待宋金刚粮草匮乏退兵时,李世民率大军穷追不舍,一日一夜行军二百余里,多次激战歼灭宋金刚主力,随即收复山西,为大唐挽回颓势。”

“武德四年,李世民进攻洛阳王世充,王世充坚守不出。窦建德为救王世充,率十万大军来援。李世民当机立断,留兵围困洛阳,亲率精锐三千五百人抢占虎牢关。他先以小股骑兵不断骚扰窦建德,挫其锐气,待其疲惫懈怠,亲率玄甲军突袭,窦建德军队大乱,唐军一举生擒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开城投降,此役一举平定中原两大势力,基本鼎定天下。”

“河北战场,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半年间收复河北故地。李世民再次出征,一面坚壁清野,断其粮道,一面与刘黑闼对峙。洺水之战,他派人在上游筑坝蓄水,待刘黑闼军半渡洺水时,放水冲击,大破刘黑闼。虽刘黑闼之后借突厥力量短暂复起,但最终被彻底平定,大唐在河北统治得以巩固。”

“李世民于乱世中崛起,以非凡军事智慧与果敢行动,历经多场恶战,他的权力,是在打天下过程中,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逐步确立起来的。”

“而李渊一直在制衡他。”

“起初,李渊在权力分配上就有所考量。武德元年刚开国时,李世民担任尚书令,只是个干具体活儿的能干老二。”

“李世民一战定西秦,多了太尉这一职位,还新增了陕东道行台,这意味着李渊将公司拆分,把难的活儿都打包给了儿子,让他在忙碌中消耗精力。”

“五月凉州归附,李渊给李世民加了左武侯大将军等诸职,看似嘉奖,实则也是平衡,让他的权力范围有所分散。”

“武德二年七月,李渊分关中为十二道,恢复府兵制,想自己成为军父。然而裴寂带兵拉稀拉得惨无人道,李渊无奈将整个大唐的军权给了李世民去救火。”

“武德五年,刘黑闼在突厥支持下又来河北祸祸,李渊把李元吉派了出去收拾刘黑闼,将突厥人还没走利索的并州紧急划给了老四,以此来制衡李世民。”

“李渊总感觉自己是刘邦,麾下有萧何、张亮、韩信。但他的张良、萧何都是弱化版,他的韩信还是个【韩信 项羽】promaxplus版。”

“他想玩制衡,但是江山是打出来的,不是制衡出来的。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成为一个象征意义上的太上皇。”

“第一个故事讲完了,你们听出来了什么?”

台下各位面面相觑,众脸懵逼。

好像听懂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听懂...

一个人举了一下手:“这个李世民太厉害了。”

......华夏国三年级小孩的阅读理解水平都比你高!

“太长了是吧?我第二个故事简短点。这个故事也是华夏的伟大帝王——朱元璋!”

“14世纪,蒙古人在华夏的统治摇摇欲坠,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在乱世中崛起,成为威胁元朝统治的重要力量。”

“1353年,张士诚在高邮起义,占据江浙富庶之地。元朝于1354年派率百万大军围攻高邮。但元帝临阵换将导致元军大乱,张士诚趁机反击,元朝元气大伤。此后,元朝招抚张士诚,封其为太尉,利用他制衡其他起义军。”

“陈友谅建立大汉政权,占据长江中游,势力迅速膨胀。元朝希望借朱元璋之手制衡陈友谅。然而,此时的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韬光养晦,推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多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